[实用新型]一种企业雨水排放口监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6201.1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96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武;甄凯旋;吴春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银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赛科专利代理事务所 33230 | 代理人: | 曹绍文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企业 雨水 排放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远程环保防偷排及偷排预警应急处理方法与装置,用来实现对企业通过雨水管道偷排污水情况的实时监控,特别涉及一种企业雨水排放口污水排放的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生产活动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日益增多,达不到排放标准的废水排入水体后,严重污染了水资源。据统计:全国有监测的1200 多条河流中,目前850多条受到污染,90%以上的城市水域也遭到污染,致使许多河段鱼虾绝迹,符合国家一级和二级水质标准的河流仅占32.2%。水环境质量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水污染已经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人民健康和人民素质提高的制约因素。
政府环保监督部门出于人民群众的利益需要,在企业的污水排放口一般都设立了污水排放自动监测系统。这些系统大都是利用现代传感技术、自动检测及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与通信技术组成的一个综合性在线自动监控系统,能够对企业污水排放口排放的污水进行实时监测。能连续、及时地监测目标排放污水的情况,有效地起到环境监控、监督作用。但很多企业出于利益驱使偷偷地将污水管道跟雨水管道连通,通过雨水管道将未达标排放的污水直接排入河道,这就是企业偷排。偷排使得企业可以躲避环保部门的监管而大肆排放污水,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这些污染物在水流等条件下扩散,扩散速度快、污染范围广,不仅破坏河道生态系统,造成经济损失,还极大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但目前的自动监控系统对偷排很难做到有效的监视,使得偷排现象很猖獗而得不到合理的惩治,一旦发生偷排事故后都未设置应急处理装置,而且在雨水排放口安装监控系统目前还处于空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对水质参数的实时监测,实现偷排污水和现场故障的监测及偷排事故应急处理,解决了企业通过雨水管道偷排污水的监控系统的难题的企业雨水排放口监控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基于物联网的企业雨水排放口监控系统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企业雨水排放口监控系统,包括现场信息采集装置、物联网监控中心和应急处理装置,所述现场信息采集装置包括监控器、水质检测仪、一体化水泵;所述物联网监控中心包括中央处理器、控制器、显示器、应急报警装置、3G预警模块;所述应急处理装置包括回流水泵、若干电动阀门、应急池,所述现场信息采集装置、显示器、控制器和通信系统均与中央处理器连接,各个电动阀门均与控制器连接,所述应急报警装置和3G预警模块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与通信系统相连,所述监控器和水质检测仪安装在一体化泵站的进水口。
优选地,所述水质检测仪由pH值传感器、COD自动分析仪和流量计组成;所述一体化泵站由雨点感应器、高低水位仪、水泵、储水池组成。
优选地,若干电动阀门分别设置在厂区车间排水口与储水池之间的管道上、厂区车间排水口与应急池之间的管道上、储水池与一体化泵站之间的管道上、储水池与应急池之间的管道上、一体化泵站进入河道的排水口上
优选地,若干电动阀门分别为一号电动阀门、二号电动阀门、三号电动阀门、四号电动阀门和五号电动阀门。
优选地,所述一号电动阀门设置在厂区车间排水口与储水池之间的管道上,所述四号电动阀门设置在厂区车间排水口与应急池之间的管道上,所述二号电动阀门设置在储水池与一体化泵站之间的管道上,所述五号电动阀门设置在储水池与应急池之间的管道上,所述三号电动阀门设置在一体化泵站进入城市河道的排水口上。
本实用新型中通讯系统跟企业安保部门及该辖区环保监测部门实时对接;在中央处理器中存储有水质参数警戒值,根据不同突发情况在中央处理器内设置相应的应急预案;物联网监控中心具有工作人员的考勤模块,能实时统计人员到岗及巡逻情况,保障整套监控系统运作后的运营管理及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银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银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6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