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轴温探测的电子标签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8154.4 | 申请日: | 2014-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9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何方勇;代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G06K17/00;B61K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探测 电子标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列车轴温探测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测量轴温的电子标签。
背景技术
目前,THDS红外轴温探测系统广泛应用于列车轴温探测领域,其采用非接触辐射测温技术,实时检测运行状态下的列车轴承温度,及时发现车辆轴承故障隐患,以保证铁路运输安全。
在列车运行过程中,由于机械摩擦而导致车轴与轴承结合处的温度逐步上升;如果轴承出现故障(如润滑不够),温度就会急剧上升,从而导致“切轴”等重大安全事故产生。由于整个轴承和车轴的材料都是金属的,所以这个温度可以快速地传递到车轴、轴承外套等部件。
尽管红外线轴温探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列车轴温探测领域,但该技术也具有不少弱点:其一,没有从源头上真正解决轴温探测的精度问题,轴承内部及车轴端头温度的急剧上升是导致“热轴”乃至“切轴”的根本原因,而探测器仅仅探测轴承表面温度;其二,热轴判别标准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轴承,导致出现判别误差,THDS系统采用平均判别法,而实际上各种轴承对于热轴的判别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轴承轴温在70度时就认为热轴了,而有的轴承轴温在90度时才认为是热轴。基于这些原因,THDS红外轴温探测系统测得的轴承温度信息通常被戏称为“参考消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轴温探测装置普遍存在的轴温探测精度, 低及判别误差的问题,针对上述红外线轴温探测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准确测量轴承温度防止对轴承热轴现象误判的电子标签。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轴温探测的电子标签,包括标签芯片、标签天线、承载印制板,所述标签芯片直接接触列车轴承金属标志牌获得轴承的温度信息并将所述温度信息和芯片内置的轴承信息组成信息帧、通过所述标签天线传输给外部RFID读写装置,所述标签天线和标签芯片固焊在所述承载印制板两侧并电连接,所述轴承金属标志牌、轴承端盖通过热传导金属部件紧固在列车轴承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热传导金属部件为三颗定位螺钉,分别依次穿过所述轴承金属标志牌、轴承端盖上开设的成等边三角形排列的三个定位孔并将二者紧固在所述列车车轴上。
更进一步地,所述标签天线采用圆极化的陶瓷天线,固定在所述承载印制板上,所述承载印制板和陶瓷天线的总厚度不超过所述定位螺钉的螺帽高度,承载印制板和陶瓷天线的直径均小于位于所述轴承金属标志牌上的三个定位孔圆心构成的等边三角形内切圆直径。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子标签黏贴在所述轴承金属标志牌上并通过固定件固定,所述标签芯片与所述轴承金属标志牌上表面贴合。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轴温探测的电子标签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能够通过接触方式直接测量轴承的温度,并通过RFID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轴温数据,所以能够实现准确测量轴承温度,防止对轴承热轴现象的误判。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标签结构组成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标签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承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子标签在轴承上的安装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轴温探测的电子标签包括:
标签芯片:标签芯片103中集成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直接接触列车轴承金属标志牌3而获得轴承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和标签芯片103内置的轴承信息组成信息帧,以便于信息传输。
标签天线:将标签芯片103采集到的轴温信息以及轴承6本身的信息的信息帧传输给外部RFID读写装置,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是RFID读写器,并接收RFID读写装置发送的信息,完成于RFID读写装置之间的信息交换。
承载印制板:承载印制板102用于将标签天线101和标签芯片103固焊在其表面,并将两者连接。
如图3所示,在轴承端盖4圆心的外围等距分布三个成等边三角形排列的定位孔。
如图4所示,三颗螺钉5先后穿过轴承金属标志牌3、轴承端盖4的三个定位通孔固定在车轴6上。轴承金属标志牌3、轴承端盖5以及车轴端面2紧固在一起,轴承金属标志牌3上黏贴电子标签1,标签芯片103紧贴轴承金属标志牌3的上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远望谷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81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触组件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含聚乙炔类的器件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