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8308.X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0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辉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辉扬 |
主分类号: | H01H23/00 | 分类号: | H01H23/00;H01H23/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生启 |
地址: | 中国香港柴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摆动机构的开关。
背景技术
最原始的开关,是上世纪60年代的拉闸式开关,要用人手上下拉闸刀来控制电源,安全系数很低,操作过程极易触电。随后七、八十年代,人们进入了由一根绳子连接开关控制阀来控制电源的拉绳开关时代,和通过按压一个指甲大小的按键来控制电源的按键开关时代。
紧接着,市面上出现了翘板开关,翘板开关在按键开关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将小指甲型开关按键换成了方形的大跷板。如今,市面上出现最多的便是跷板开关。跷板开关由按键开关进化而来,原来的按键经过改良,变成一块较大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翘板按键,通过按压翘板按键可以控制电源。
然而,跷板开关由于采用跷板式的两极作用原理,外漏的按钮可翻转,带动内部摆杆摆动,从而实现电极之间的切换。然而用户使用翘板开关时,需要按压在按钮翘起的一端有用,否则就需要移动到另一侧再次进行按压,使用不便,在黑暗情况这个问题下更为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使用更方便的开关。
一种开关,包括:具有一开口的壳体、安装在所述壳体上开口处的按键、安装在所述壳体内的导电机构和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导电机构连接的摆动机构,所述开关还包括:摆陀、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
所述摆陀的一端旋转地安装在所述按键上面向所述摆动机构的一侧,且所述摆陀的转动轴线与所述摆动机构的转动轴线平行;
所述摆陀面向所述摆动机构的端面和所述摆动机构面向所述摆陀的端面中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两个凸起,且两个所述凸起分别位于所述摆陀和所述摆动机构的旋转轴所在的平面的两侧;
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壳体和所述按键抵接;
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摆陀的端部位置和所述按键抵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自由端的内边缘的旋转半径小于所述摆陀和所述摆动机构中未设有所述凸起的一者的自由端外边缘的旋转半径。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两个所述凸起位于所述摆动机构面向所述摆陀的一侧上。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陀自由端的外边缘向靠近所述按键方向倾斜。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陀面向所述摆动机构的一侧的中部开设有与所述摆动机构的转轴对应的凹槽。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包括:键帽和过渡件,所述键帽安装在所述壳体上,所述第一弹性件分别与所述过渡件和所述壳体抵接;所述开关还包括设置在壳体上的引导部;所述过渡件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引导部上,并位于所述摆陀和所述键帽之间,所述过渡件的滑动方向为靠近和远离所述摆动机构的方向;所述摆陀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过渡件上,所述第二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摆陀和所述过渡件抵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键帽的侧边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键帽面向所述过渡件一侧的中部位置与所述过渡件抵接。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键帽和所述过渡件之间设有一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键帽和所述过渡件中的一者连接,并与另一者抵接,且所述凸块抵接面为弧面。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相互扣合的底座和压盖,所述按键安装在所述压盖上,所述摆动机构穿过所述压盖并旋转地安装在所述压盖上,且所述摆动机构位于所述按键和所述导电机构之间。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摆动机构包括摆杆、弹子和弹子弹簧,所述摆杆转动地安装在壳体内,所述摆杆面向所述导电机构的一端、所述弹子弹簧和所述弹子依次连接,
所述导电机构包括:翘板、两个接线端子和支撑片,所述支撑片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与所述翘板的中部位置抵接,所述两个接线端子分别位于所述翘板的两侧,
所述弹子与所述翘板抵接。
本案开关与传统的船型开关相比,本案开关通过旋转连接在所述按键上的所述摆陀驱动所述摆动机构的摆动,所述按键只需单向的推动所述摆陀即可,使用者按压所述按键的任意位置均可控制所述开关工作,避免了传统船型开关中按键必须一端翘起的弊端,也避免了必须按压在按键翘起端时,开关才能工作的操作不便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开关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开关的剖示图;
图3为图1所示的摆陀、摆动机构和压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引导部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过渡件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的键帽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辉扬,未经刘辉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83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定密封装置
- 下一篇:折叠式激光器的折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