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断路器的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8465.0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5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蓝秀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罗县万江配电器材厂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6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断路器 防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断路器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低压断路器的工作原理如下:如图1所示主触点1串联在被控制的电路中。将操作手柄扳到合闸位置时,搭扣3勾住锁键2,主触头1闭合,电路接通。由于触头的连杆被锁钩3锁住,使触头保持闭合状态,同时分断弹簧被拉长,为分断作准备。瞬时过电流脱扣器(磁脱扣)12的线圈串联于主电路,当电流为正常值时,衔铁吸力不够,处于打开位置。当电路电流超过规定值时,电磁吸力增加,衔铁11吸合,通过杠杆5使搭扣3脱开,主触点在弹簧13作用下切断电路,这就是瞬时过电流或短路保护作用。当电路失压或电压过低时,欠压脱扣器8的衔铁7释放,同样由杠杆5使搭扣3脱开,起到欠压和失压保护作用。当电源恢复正常时,必须重新合闸后才能工作。长时间过载使得过流脱扣器的双金属片式(热脱扣)10弯曲,同样由杠杆5使搭扣3脱开,起到过载(过流)保护作用,现有技术中低压断路器的输入端以及输出端均采用接线端子以及螺丝固定的方式与外接主线连接,为方便接线以及安装,通常开设一螺丝孔以及接线口,此类结构的断路器容易让施工人员和用户接触到暴露的金属部分引起触电事故,存在明显用电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断路器的防护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新型断路器的防护结构,包括断路器主体,所述断路器主体的左右两侧端分别设有第一锁紧空间和第二锁紧空间,所述第一锁紧空间和第二锁紧空间分布设有外接电线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在所述第一锁紧空间和第二锁紧空间上分别设有与断路器主体内壁固定连接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均与断路器主体内部的其他部件电连接,所第一锁紧空间还设有第一锁紧螺丝以及与第一锁紧螺丝连接的第一金属压片,所第二锁紧空间还设有第二锁紧螺丝以及与第二锁紧螺丝连接的第二金属压片,在所述第一锁紧空间设有与第一锁紧螺丝匹配的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二锁紧空间设有与第二锁紧螺丝匹配的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锁紧螺丝穿过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压片连接,所述第二锁紧螺丝穿过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金属压片连接,在所述的断路器主体外部设有两个独立的第一防护塑料壳和第二防护塑料壳,所述第一防护塑料壳可完全覆盖第一螺纹孔,第二防护塑料壳可完全覆盖第二螺纹孔。
特别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上方分别设有第一固定卡槽和第二固定卡槽,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开口邻近端向延伸形成第一内嵌部,所述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二开口邻近端向延伸形成第二内嵌部,所述第一内嵌部嵌入第一固定卡槽内实现第一接线端子的固定,所述第二内嵌部嵌入第二固定卡槽内实现第一接线端子的固定。
特别的,第一固定卡槽和第二固定卡槽的外部亦设有可覆盖第一固定卡槽和第二固定卡槽的第三防护塑料壳和第四防护塑料壳。
特别的,第一防护塑料壳和第三防护塑料壳为一体式结构,且通过卡扣与所述断路器主体连接,第二防护塑料壳和第四防护塑料壳为一体式结构,且通过卡扣与所述断路器主体连接。
特别的,第一防护塑料壳、第二防护塑料壳、第三防护塑料壳和第四防护塑料壳均为独立设置的塑料壳,所述第一防护塑料壳、第二防护塑料壳、第三防护塑料壳和第四防护塑料壳均通过卡扣与所述断路器主体连接,或者,在所述断路器主体上设有第一滑动轨道、第二滑动轨道、第三滑动轨道和第四滑动轨道,第一防护塑料壳、第二防护塑料壳、第三防护塑料壳和第四防护塑料壳均设有与滑道匹配的滑块,通过所述滑块分别设于第一滑动轨道、第二滑动轨道、第三滑动轨道和第四滑动轨道上,所述第一滑动轨道、第二滑动轨道、第三滑动轨道和第四滑动轨道分别位于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第一固定卡槽和第二固定卡槽的上方或者前方。
特别的,第一防护塑料壳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的间距为3~6mm,所述第二防护塑料壳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的间距为3~6mm。
特别的,第三防护塑料壳与第一固定卡槽的间距为3~6mm,第四防护塑料壳与第二固定卡槽的间距为3~6mm。
特别的,第三防护塑料壳和第四防护塑料壳亦可分别覆盖第一开和第二开口。
特别的,在第三防护塑料壳和第四防护塑料壳的下端部设有半圆状的缺口,该缺口的大小与外接电线的大小匹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罗县万江配电器材厂,未经博罗县万江配电器材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84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