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芯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69866.8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56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华龙;刘安东;周紫英;邵森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5 | 分类号: | A61M5/145 |
代理公司: | 上海兆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有限合伙) 31241 | 代理人: | 倪继祖 |
地址: | 201803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预充式 导管 冲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芯杆。
背景技术
目前在通过留置针注射完药物后,通常采用生理盐水对留置针导管进行冲洗,但是使用生理盐水只能进行简单的管路冲洗,不能起到任何治疗作用,而若要使用加入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则在配药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配药针对瓶塞进行穿刺,瓶塞上的橡胶可能会在穿刺的过程中产生碎屑造成对药物的污染,得不偿失。
因此,如何实现生理盐水与药物的预先混合并在对管路进行冲洗的过程中将治疗性的药物输注入管路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致力于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使用的用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芯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芯杆,包括外芯杆和内芯杆,所述外芯杆内设有一轴向通孔,所述内芯杆可滑动地设于所述轴向通孔内,所述内芯杆包括内芯杆本体和与该内芯杆本体后端连接的内芯杆按手;
所述内芯杆本体的前端部的侧壁上设有一沿径向设置的药物容置槽,所述内芯杆本体的前端面与所述轴向通孔位于前端的孔口齐平,所述内芯杆本体外壁和所述外芯杆轴向通孔内壁之间分别设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固定于所述内芯杆本体上且位于药物容置槽的上方,所述第二密封圈固定于所述内芯杆本体上且位于所述药物容置槽的下方;
所述内芯杆按手上设有容纳所述内芯杆本体后端部的内芯杆本体容置腔,所述内芯杆本体容置腔内壁上设有分别第一卡合槽和第二卡合槽,所述内芯杆本体外壁上分别设有卡合于所述第一卡合槽内的第一卡合突起,以及卡合于所述第二卡合槽内的第二卡合突起;
所述外芯杆轴向通孔内壁上设有第三卡合槽,所述内芯杆按手外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卡合槽配合且与该第三卡合槽分离的第三卡合突起;
当向前推动内芯杆按手至其下端面与所述外芯杆的下端面齐平时,所述第三卡合突起卡合于所述第三卡合槽内,所述药物容置槽完全伸出所述轴向通孔位于前端的孔口处于药液混合状态,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轴向通孔内。
上述的一种用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芯杆,其中,所述内芯杆本体外壁和所述外芯杆轴向通孔内壁之间还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固定于所述内芯杆本体上且位于所述药物容置槽的下方和第二密封圈之间,当所述芯杆处于药液混合状态时,所述第三密封圈位于所述轴向通孔内。
本实用新型芯杆与配套外套一起使用,可实现生理盐水与药物的预先混合,并在对管路进行冲洗的过程中将治疗性的药物输注入管路系统,同时,使得药物与生理盐水的混合停留在导管冲洗器内部,不需要进行其他穿刺,大大减少了对药物的污染。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大大提升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处于未使用状态时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芯杆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芯杆本体主视图;
图4是沿图3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芯杆按手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处于药液混合状态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充式导管冲洗器的芯杆1,包括外套5、位于该外套5内的芯杆1以及设于芯杆1前端部的胶塞11,芯杆1包括外芯杆2和内芯杆,外芯杆2内设有一轴向通孔22,内芯杆可滑动地设于轴向通孔22内,内芯杆包括内芯杆本体3和与该内芯杆本体3后端连接的内芯杆按手4;
内芯杆本体3的前端部的侧壁上设有一沿径向设置的药物容置槽31,内芯杆本体3的前端面与轴向通孔22位于前端的孔口齐平,内芯杆本体3外壁和外芯杆2轴向通孔22内壁之间且沿内芯杆本体3的轴向从上至下依次设有第一密封圈32、第三密封圈35和第二密封圈33,第一密封圈32固定于内芯杆本体3的第一容置槽321内且位于药物容置槽31的上方,第二密封圈33固定于内芯杆本体3的第二容置槽331内且位于药物容置槽31的下方,第三密封圈35固定于内芯杆本体3的第三容置槽351内且位于药物容置槽31的下方和第二密封圈3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康德莱企业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698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