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电机推力油槽油雾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1306.6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9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洁华;程德华;代易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大渡河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2 | 分类号: | B03C3/02;F03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4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机 推力 油槽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机推力油槽油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高转速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推力头和镜板的外壁带动推力油槽内的静油运动,使油面因离心力作用向油槽外壁飞溅或涌高,同时油槽中的油也形成旋转激流运动,随着油温升高,推力油槽中的油和空气体积膨胀,油槽上腔存在气态的油雾。
为解决上述油雾问题,现有技术手段是采用呼吸器。虽然呼吸器具有消除或减少油槽内部油雾外泄的作用,但是由于内外大气压不平衡,产生的大量油雾还是经过推力油槽的两个呼吸孔排出油槽,油雾在滑环室与碳刷粉末结合形成油污,附着在刷架和集电环支柱上,导致发电机转子绝缘降低,被迫停机,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和经济运行,同时还造成油料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避免高转速发电机推力油槽油雾外泄的油雾回收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电机推力油槽油雾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推力油槽上的呼吸孔接头,还包括吸油雾器,所述吸油雾器包括抽风系统、与抽风系统连接的油雾收集凝集腔,所述抽风系统包括用于吸收推力油槽内油雾的吸油雾管,所述吸油雾管通过呼吸孔与所述推力油槽连接;所述油雾收集凝集腔包括用于排出由油雾凝集而成的油液的出油管,所述出油管通过呼吸孔与所述推力油槽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油雾管上设有导入油雾的单向阀。
进一步的,所述吸油雾管由与呼吸孔的连接处向下倾斜至与吸油雾器的连接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机组运行时,开启油雾回收装置可将从呼吸孔扩散到大气中的油雾吸收,并形成的油滴回流到油槽中,避免油雾与碳刷粉末结合形成油污,导致发电机转子接地、污染空气和油料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在发电机上的安装使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一种发电机推力油槽油雾回收装置,包括设置在推力油槽上的呼吸孔(1、1~),还包括吸油雾器(3、3~),所述吸油雾器(3、3~)包括安装在吸油雾器(3、3~)壳体内的抽风系统、与抽风系统连接的油雾收集凝集腔,所述抽风系统包括用于吸收推力油槽内油雾的吸油雾管(2、2~),所述吸油雾管(2、2~)通过呼吸孔(1、1~)与所述推力油槽连接;所述油雾收集凝集腔包括用于排出由油雾凝集而成的油液的出油管(4、4~),所述出油管通过呼吸孔(1、1~)与所述推力油槽连接。
为避免通过管道吸入的油雾在管道吸附凝成液体回流至呼吸孔(1、1~),在所述吸油雾管(2、2~)上设有导入油雾的单向阀。
为进一步的加强上述防止回流效果,所述吸油雾管(2、2~)由与呼吸孔(1、1~)的连接处向下倾斜至与吸油雾器(3、3~)的连接处;这利于将凝结在吸油雾管2上的油液吸入油雾收集凝集腔内过滤。
如图1,在实际生产使用中,需在每台发电机上安装两套油雾回收装置。为了铺设吸油雾管和出油管方便,油雾回收装置安装在发电机上机架的花铁板5上。
作为优选,油雾吸收装置优选静电式的油雾吸收器。因,根据静电场原理使细小的油雾粒子随气流进入一个强大的电场中,带上正电。当带点粒子到达净化器收集盘间的电场时,颗粒受金属洗盘的吸引而粘附到金属盘上,从而使得油雾与空气分离,达到净化效果。
发电机组运行时,开启油雾吸收装置的电源(AC380V和AC220V),静电式油雾吸收器的抽风系统把上导油槽经呼吸孔外溢的油雾经过吸雾管吸入到油雾收集凝集腔内,经过分离、捕集后形成油滴,油滴经过出油管回流到上导油槽,形成“油雾——油滴——油雾——油滴”的循环,解决油雾外溢带来的系列问题。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其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以基本相同的手段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大渡河电力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大渡河电力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1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