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煤矿用单体外注式复合液压柱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2136.3 | 申请日: | 2014-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95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小伦 |
主分类号: | E21D15/44 | 分类号: | E21D15/44;E21D15/51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5700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煤矿 体外 复合 液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矿支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煤矿用单体外注式复合液压柱架。
背景技术
我国煤炭事业快速发展,单体液压支柱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生产,它和传统的木支护和金属摩擦支柱相比,具有回收率高、支护安全可靠、工作阻力恒定、初撑力高、使用灵活等优点。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可单独或与金属铰接顶梁配套使用,可使用于煤层倾角小于25°缓倾斜回采工作面支付顶板,也可供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或临时支护用。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主要由活柱体、油缸、三用阀、顶盖、底座体、复位弹簧、手把体以及活塞构成。其工作原理为:升柱时,将管路系统中的注液枪插入三用阀注液阀体,挂好锁紧套,操作注液枪,泵站高压液经注液枪顶开三用阀中的球型单向阀,进入支柱,迫使活柱体升高;当支柱的顶盖接触金属铰接顶梁并使顶梁紧贴工作面顶板时,活柱体不再升高,支柱内腔压力在很短的时间内和泵压相同,然后松开注液枪手把并切断泵来的高压液体,三用阀单向阀关闭,使支柱内腔保持恒压。
目前,外注式手把体为C形件,两端焊接固定在油缸外壁上,致使手把体和油缸不能相对转动,导致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的操作空间受限,使用不方便。另外,液压支架立柱是对顶板进行支撑的关键部件,油缸和活活柱体的材质多为27SiMn,现阶段外圆周表面主要采用镀铬工艺处理,对环境污染大,在使用过程中大部分外圆周面长期暴露在外,常发生从镀铬层下点蚀开始逐渐形成大面积腐蚀的现象,导致镀铬层脱落,抗锈蚀能力差,影响液压支架的使用性能。再生产使用一段周期后大修时,需对脱落的镀铬层重新进行电镀,对锈蚀严重无法进行修复的,只能进行报废处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方便、使用寿命长的煤矿用单体外注式复合液压柱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煤矿用单体外注式复合液压柱架,包括活柱体、油缸、三用阀、顶盖、底座体、复位弹簧、手把体以及活塞,活柱体内套在油缸内,底座体和油缸下端密封连接,顶盖设置在活柱体的上方,复位弹簧连接于活柱体的柱头和底座体之间,手把体呈C形,油缸是支柱下部承载杆件,活柱体是支柱上部承载杆件;
在活柱体和油缸的柱体外壁圆周面上设有若干U型环槽,活柱体和油缸的柱体外壁2上套设有不锈钢套,不锈钢套与U型环槽相连接的部分与U型环槽卡接;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套筒,套筒的中心孔为阶梯孔,套筒的中心孔孔壁包括第一内圆面、第二内圆面以及介于第一内圆面和第二内圆面之间的台阶面,第一内圆面和活柱体外圆面滑动配合,第二内圆面和油缸上端部的外圆面吻合,台阶面和油缸上端面之间设有橡胶密封圈;第一内圆面上设置有容纳防尘圈的沟槽,第二内圆面上设有矩形截面沟槽,对应地,油缸上端部的外圆面上也设有矩形截面沟槽,这两个矩形截面沟槽共同围成一个矩形截面环形通道,矩形截面环形通道内穿设一根矩形截面限位钢丝,在所述的套筒壁上开有沟通第二内圆面上矩形截面沟槽的钢丝引入孔。
进一步的,所述的U型环槽中任意相邻两个环槽的间距为200mm~300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把体和套筒一体铸造成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手把体和套筒一体铸造成型,套筒套设在活柱体和油缸的交汇处,将限位钢丝穿设在环形通道内,实现了套筒相对油缸的轴向限位。手把体通过套筒能够绕油缸自由转动,使得外注式单体液压支柱的操作和搬运方便,而且实用新型中在活柱体和油缸的外圆表面固装不锈钢套,能够永久性防止液压支架立柱的活柱体和油缸表面出现锈蚀,在保证液组合式压支架快捷运输、方便安装的同时,消除了电镀铬工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柱体,2-柱体外壁,3-U型环槽,4-不锈钢套,5-防尘圈,6-套筒,7-橡胶密封圈,8-限位钢丝,9-钢丝引入孔,10-第二内圆面,11-油缸,12-矩形截面沟槽,13-手把体,14-第一内圆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小伦,未经王小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213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