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接水窗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3169.X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288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郭广玺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广玺 |
主分类号: | A47L1/06 | 分类号: | A47L1/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汤喜友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水窗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用具,具体涉及一种接水窗擦。
背景技术
现有的窗擦种类很多,但是功能却都是单一的,使用时不能方便转换窗刮和擦洗布,动作繁琐,使用极其不便。另外,单独使用窗刮时会有水流下来,很容易弄脏衣服或地板等其他地方,易造成二次污染,增加了清洁的麻烦。现有技术中也有采用窗刮和擦洗布的组合式窗擦结构,其擦洗布多为固定连接,这样会导致留下死角无法清洁以及擦洗布变脏后不易清洗等问题;且窗刮的擦拭角度也不能调节,仅适用于平面玻璃。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水窗擦,该窗擦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不仅能够擦拭玻璃,而且能够有效地收集玻璃上的液体,避免了窗刮在刮水时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适用范围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接水窗擦,包括一窗擦主壳、设置在窗擦主壳一侧的刮柄、壳盖及刮板组件;所述的窗擦主壳内陷形成一容置腔,所述壳盖固定在窗擦主壳上的容置腔上与窗擦主壳围成一接水箱;所述刮板组件包括卡持端、连接板和刮条,卡持端和刮条位于连接板的两端,所述卡持端卡持固定在远离刮柄的窗擦主壳与壳盖之间。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的刮条与连接板连接处的纵截面呈T形。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卡持端的上、下两侧面沿着卡持端的长度方向分别设有上卡槽、下卡槽;所述的下卡槽底面设有若干个卡孔;所述的窗擦主壳内设有若干个支撑板,这些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下卡槽相匹配的卡块,该卡块卡接于下卡槽内;至少一个支撑板上设有与所述的卡孔相匹配的卡柱,卡柱从下向上插接于卡孔内;所述支撑板靠近刮板组件的一侧上设有限位块;所述壳盖远离刮柄的一端设有一卡边,该卡边卡接于所述的上卡槽内。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壳盖设有至少一个勾牙组,该勾牙组包括多个勾牙,该勾牙组粘接有一棉布。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勾牙组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出水孔。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刮柄包括一把手部及连接部;所述的把手部远离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一挂孔;所述的连接部呈扁平状,连接部上设有若干条加强筋。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的刮柄与窗擦主壳是一体成型的。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窗擦主壳的宽度大于所述壳盖的宽度。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是:所述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壳盖的一侧上设有若干条加强筋;所述刮板组件是由硅胶等弹性材料所制成的。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接水窗擦通过窗擦主壳和壳盖围成一接水箱,在本窗擦刮水时水滴会顺着变形的刮板流入接水箱内,使其能够有效地收集玻璃上的液体,避免了窗刮在刮水时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所述刮板的卡持端设有上卡槽、下卡槽,下卡槽底面还设有卡接于窗擦主壳内的卡柱、卡接于下卡槽的卡块,连接配合牢固,组装方便简单;窗擦主壳内设有若干个支撑板,在窗擦刮水时有效地支撑窗擦主壳,能避免因刮水时由于用力过大而使窗擦主壳破裂;所述支撑板上设有限位块,有效地防止刮板由于用力过猛而从窗擦主壳上脱落;在壳盖设有勾牙组和粘接于勾牙组的棉布,使其兼具擦拭玻璃的功能,棉布拆卸更换或清洗方便;勾牙组的一侧设有出水孔,方便接水箱排水;连接部呈扁平状,连接部上设有若干条加强筋,结构牢固;所述连接板相对于所述壳盖的一侧上设有若干条加强筋,使刮板组件在刮水时更加有力,刮水更为彻底;刮板组件由硅胶等弹性材料组成,刮条与连接板连接处的纵截面呈T形,刮板组件在刮水时能够变形适应不同规格的玻璃平面或玻璃曲面,使其适用于具有一定弧度的玻璃面,适用范围更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水窗擦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水窗擦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水窗擦的爆炸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接水窗擦的剖视图。
其中,1、窗擦主壳;11、接水箱;12、支撑板;13、卡块;14、卡柱;15、限位块;2、刮柄;21、把手部;22、连接部;23、挂孔;3、壳盖;31、卡边;32、勾牙组;33、棉布;34、出水孔;4、刮板组件;41、卡持端;42、连接板;43、刮条;44、上卡槽;45、下卡槽;46、卡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广玺,未经郭广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31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