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间接干燥尾气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3861.2 | 申请日: | 2014-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61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后雷;刘心志;朱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B01D47/06;F23L15/00;F23G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间接 干燥 尾气 处理 装置 | ||
1.一种污泥间接干燥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旋输送机(2)、间接干燥机(5)、尾气风机(8)、喷淋水入口管(9)、喷淋水阀(10)、喷淋泵(11)、前置喷淋塔(12)、沉淀池(13)、第一尾气凝水管(14)、尾气凝水泵(15)、湿泥输送机(16)、尾气凝水阀(17)、尾气凝水排水管(18)、冷却塔进水阀(19)、冷却塔出水阀(20)、冷却塔(21)、换热器(22)、热水循环泵(23)、第二尾气凝水管(24)、不凝结气风机(25)、热水旁通阀(26)、暖风器(27)、空气入口管(28)、空气风机(29)、锅炉(30);外部湿污泥输送装置与螺旋输送机进料口(1)连接,螺旋输送机出料口(3)和间接干燥机进料口(4)连接,间接干燥机干污泥出料口(7)与外部设备连接,间接干燥机尾气出口(6)通过管道和尾气风机(8)、前置喷淋塔(12)的进风口依次连接,喷淋水入口管(9)通过管道和喷淋水阀(10)、喷淋泵(11)、前置喷淋塔(12)的进水口依次连接,前置喷淋塔(12)的出水口与沉淀池(13)入水口通过管道连接,沉淀池(13)的排水口与第一尾气凝水管(14)连接,第一尾气凝水管(14)与和换热器(22)排水口连接的第二尾气凝水管(24)汇合后与尾气凝水泵(15)连接,尾气凝水泵(15)出口分两路,一路与尾气凝水阀(17)、尾气凝水排水管(18)依次连接,另一路与冷却塔进水阀(19)、冷却塔(21)的进水口依次连接,沉淀池(13)排泥口与湿泥输送机(16)、间接干燥机进料口(4)依次连接,冷却塔(21)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冷却塔出水阀(20)、喷淋泵(11)依次连接,前置喷淋塔(12)气体出口与换热器(22)进气口连接,换热器(22)出水口与热水循环泵(23)连接,热水循环泵(23)出口分为两路,一路与暖风器(27)进水口连接,另一路通过管道与热水旁通阀(26)、螺旋输送机(2)的入水口依次连接,螺旋输送机(2)的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换热器(22)入水口连接,换热器(22)不凝结气出口通过管道与不凝结气风机(25)、锅炉(30)的不凝结气进气口依次连接,外部空气通过管道与空气入口管(28)、空气风机(29)、暖风器(27)、锅炉(30)的空气入口依次连接,锅炉(30)蒸汽出口通过管道与间接干燥机(5)的蒸汽入口连接,间接干燥机(5)的凝结水出口通过管道与锅炉(30)的给水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间接干燥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置喷淋塔(12)的喷淋孔直径为微米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间接干燥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输送机(2)的轴采用空心结构,空心轴的两端与外部水回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间接干燥尾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锅炉(30)为火床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386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陶瓷辊棒浆料烘干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同心式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