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5204.1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0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冯国建;杨光华;杨叶秀;罗加敏;杨灿;王月圆;周杰;王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学院 |
主分类号: | G09B23/40 | 分类号: | G09B2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650214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褶皱 断层 教学 联合 演示 仪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教学用演示仪器,尤其涉及一种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
背景技术
在《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课程教学过程中,在讲述褶皱及断层构造时,一般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概念结合一些图片来进行讲解,然而,这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褶皱及断层产生的力学原理理解不充分、不深刻,同时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针对这一情况,目前教学领域还没有切实有效的办法,也没有研制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来供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这部分内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演示简单、方便,可供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和掌握褶皱及断层构造形成的力学原理,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上述的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用于模拟褶皱及断层构造形成,其包括上盘模型和下盘模型;所述上盘模型和下盘模型均为一体结构,且均自下而上依次由砂岩模拟层、白云岩模拟层、黏土模拟层和粉质黏土模拟层连接组成;所述上盘模型的左下侧呈斜面结构,所述上盘模型的左下侧斜面上固设有滑扣;所述下盘模型的右上侧呈斜面结构,所述下盘模型的右上侧斜面与所述上盘模型的左下侧斜面相匹配且固设有滑槽座;所述下盘模型与上盘模型之间通过所述滑扣和滑槽座的配合匹配连接;述滑扣与所述滑槽座匹配滑动连接,即所述滑扣可沿所述滑槽座上下滑动,使所述上盘模型与下盘模型相互错动,以演示正断层和逆断层的形成。
所述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其中:所述演示仪器表面涂有不同颜色的涂层,以模拟不同地层。
所述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其中:所述上盘模型的顶部呈曲面体结构,所述上盘模型包括依次自下而上连接而成的上盘砂岩模拟层、上盘白云岩模拟层、上盘黏土模拟层和上盘粉质黏土模拟层;所述上盘砂岩模拟层、上盘白云岩模拟层、上盘黏土模拟层和上盘粉质黏土模拟层的横截面均呈曲状面。
所述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其中:所述下盘模型包括依次自下而上连接而成的下盘砂岩模拟层、下盘白云岩模拟层、下盘黏土模拟层和下盘粉质黏土模拟层;所述下盘砂岩模拟层、下盘白云岩模拟层、下盘黏土模拟层和下盘粉质黏土模拟层的横截面均呈曲状面;所述下盘砂岩模拟层可与所述上盘砂岩模拟层匹配完整对接;所述下盘白云岩模拟层可与所述上盘白云岩模拟层匹配完整对接;所述下盘黏土模拟层可与所述上盘黏土模拟层匹配完整对接;所述下盘粉质黏土模拟层可与所述上盘粉质黏土模拟层匹配完整对接。
所述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其中:所述上盘模型和下盘模型均是采用竹材制作而成的一体结构。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其中,上盘模型和下盘模型均为一体结构且彼此通过滑扣与滑槽座的配合匹配连接,当上盘模型受到压力作用时,滑扣即可沿着滑槽座向上滑动,此时上盘模型整体会相对于下盘模型向上运动,即可产生逆断层;当上盘模型受到拉力和重力作用时,滑扣即可沿着滑槽座向下滑动,此时上盘模型整体会相对于下盘模型向下运动,即产生正断层;整个演示仪器可使上盘模型与下盘模型能相互错动,以演示正断层和逆断层的形成;整个演示器不仅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而且演示操作简单、方便,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褶皱及断层构造形成的力学原理,调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在逆断层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在正断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褶皱及断层教学联合演示仪器,用于模拟褶皱及断层构造形成,其包括上盘模型1和下盘模型2。
该上盘模型1为竹材制作而成的一体结构且顶部呈曲面体结构,其包括上盘砂岩模拟层11、上盘白云岩模拟层12、上盘黏土模拟层13和上盘粉质黏土模拟层14;其中,该上盘模型1左下侧呈斜面结构且斜面上设有滑扣(图中未示)。该上盘砂岩模拟层11、上盘白云岩模拟层12、上盘黏土模拟层13和上盘粉质黏土模拟层14的横截面均呈曲状面。其中,该上盘砂岩模拟层11位于上盘模型1的最底层,该上盘白云岩模拟层12位于上盘砂岩模拟层11上,该上盘黏土模拟层13位于上盘白云岩模拟层12上,该上盘粉质黏土模拟层14位于整个上盘模型1的最顶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学院,未经昆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52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