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陶瓷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5936.0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4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马丽芬;王东军;王希财;杨利敏;陈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丘市天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D5/18 | 分类号: | D21D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262100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陶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纸浆净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除渣器上的陶瓷嘴。
背景技术
浆料在除渣器内部做离心运动进行纤维与渣滓的分离,由于惯性力的作用,渣滓从除渣器内排出后沿陶瓷嘴旋转向下走,由于渣滓中含有很多细沙,渣滓因离心力呈120°伞状喷溅冲击和摩擦陶瓷嘴下的排渣软管,导致排渣软管磨损严重,排渣软管的使用寿命低,经常需要进行更换,不仅导致工作效率降低,且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可缓冲渣滓冲击力的陶瓷嘴。
一种陶瓷嘴,用于设于除渣器上,包括陶瓷嘴本体以及设于陶瓷嘴本体上的缓冲筒,陶瓷嘴本体上设有排渣锥腔,排渣锥腔的大端上设有进渣口,对应的小端上设有排渣口,缓冲筒与排渣口连接,缓冲筒的内腔横截面积大于排渣口面积,缓冲筒与排渣软管连接。
优选地,缓冲筒为陶瓷缓冲筒,缓冲筒与陶瓷嘴本体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陶瓷嘴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定位与安装陶瓷嘴的定位凸台。
优选地,排渣锥腔的锥角为16-28°。
优选地,缓冲筒内腔的形状为圆柱体、锥体或方体。
优选地,缓冲筒为圆柱体。
优选地,缓冲筒的高度大于缓冲筒的半径。
优选地,缓冲筒上设有固定排渣软管的卡紧凸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陶瓷嘴,在出渣口下设有缓冲筒,从陶瓷嘴排出的渣滓旋转下降后,喷溅在缓冲筒的内腔壁上,并沿腔壁下落,防止排渣软管的磨损,增加排渣软管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陶瓷嘴本体;11、进渣口;12、排渣锥腔;13、排渣口;2、排渣软管;3、定位凸台;4、缓冲筒;5、卡紧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陶瓷嘴,用于设于除渣器上,包括陶瓷嘴本体1以及设于陶瓷嘴本体1上的缓冲筒4,陶瓷嘴本体1上设有排渣锥腔12,排渣锥腔12的大端上设有进渣口11,对应的小端上设有排渣口13,缓冲筒4与排渣口13连接,缓冲筒4的内腔横截面积大于排渣口13面积,缓冲筒4与排渣软管2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陶瓷嘴使用时,渣滓从排渣锥腔12的上端的进渣口11进入,渣滓由于离心力的惯性力作用,沿排渣锥腔12旋转下流,并从排渣锥腔12下端的排渣口13呈伞状喷溅而出,喷溅的渣滓碰到光滑的缓冲筒4的内壁,消耗了动能,沿缓冲筒4内壁落下,避免了渣滓与缓冲筒4下的排渣软管2的冲击磨损,增加排渣软管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作为一个优选方案,缓冲筒4为陶瓷缓冲筒,缓冲筒4与陶瓷嘴本体1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作为一个优选方案,陶瓷嘴本体1上设有用于定位与安装陶瓷嘴的定位凸台3,定位凸台3是设在陶瓷嘴本体1上端排渣口13附近的一圈凸起,并与陶瓷嘴本体1一体成形的,陶瓷嘴通过定位凸台3定位和安装于除渣器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作为一个优选方案,为了缓冲渣滓的冲击力和保证渣滓顺畅落料,排渣锥腔12的锥角在16-28°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参照图1,缓冲筒4内腔的形状为圆柱体,为了释放和吸收渣滓的离心冲击力,缓冲筒4的内径大于排渣口13的口径,且缓冲筒4的长度大于缓冲筒4的半径,使得所有喷溅的渣滓的冲击能量全部被缓冲筒4内壁吸收。
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缓冲筒4内腔的形状为锥体,为了释放和吸收渣滓的离心冲击力,锥体的锥度需小于120°,缓冲筒4的最小内径大于排渣口13的口径,且缓冲筒4的长度大于锥体中径的一半,使得所有喷溅的渣滓的冲击能量全部被缓冲筒4内壁吸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丘市天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安丘市天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59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流电池布局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电动自行车的锂电池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