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压测试治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5975.0 | 申请日: | 2014-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8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新至升塑胶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4 | 分类号: | B29C45/34;B29C45/76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地址: | 21532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压 测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降压测试治具。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注塑模具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模具中,塑料在射出成型过程中,塑料融胶前方的气体须要经过一通路从型腔排出到模具外。若模具排气不足,会导致塑料融胶前方的气体被围困在模具型腔某处,气体找不到出路,就会在融胶推挤的高压下升温,与高温气体接触的波前会被氧化、劣解、变色,甚至燃烧及短射,影响模具生产并造成产品不良。因此,模具中排气系统的通路如何设置成为一个技术难题,现有的工作人员多是根据经验并结合多次试验来设计排气通路,从而达到模具的排气效果,但该方式需要进行多次试模,浪费人力、物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压测试治具,以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降压测试治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进气装置和气压检测装置,其中,所述上模板与所述下模板紧密连接,所述下模板上设有第一气槽和第二气槽;所述进气装置与第一气槽连通并向第一气槽中通入气体,所述第一、第二气槽之间通过排气管路连通;所述气压检测装置检测所述进气装置和第二气槽中的气体压力。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装置和气压检测装置由一手动开关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板上还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沿所述第一气槽、通气管路和第二气槽的边缘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上模板通过螺栓与所述下模板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气压检测装置包括用于检测进气装置气压的第一气压表和用于检测第二气槽内气压的第二气压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下模板中设置第一、第二气槽,用第一气槽模拟模具型腔,通气管路作为排气系统,第二气槽作为模具外围环境,模拟模具的排气环境,并通过对进气气压和模具外围环境气压进行分别检测,根据检测结果来调整通气管路的孔径,进而调节模具中排气系统的孔径,避免模具生产过程中因排气不良造成产品不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大量节省人力物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降压测试治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降压测试治具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降压测试治具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方式中降压测试治具的右视图。
图中所示:10-下模板、20-上模板、30-第一气压表、40-第二气压表、50-第一气孔、60-手动开关、70-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附图均采用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降压测试治具,包括:上模板20、下模板10、进气装置(图中未示出)和气压检测装置。
所述上模板20为一平板,所述下模板10上设有第一气槽和第二气槽;所述上模板20与所述下模板10之间通过若干个螺栓紧密连接,所述上模板20上与第一、第二气槽对应的位置处各自设置有第一气孔50和第二气孔。
所述进气装置通过进气管70连接至所述第一气孔进而与第一气槽连通,用于向第一气槽中通入气体,所述第一、第二气槽之间通过排气管路连通。
所述气压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气压表30和第二气压表40。所述第一气压表30设置在进气装置与第一气孔50之间,用于检测进气装置内的气压,所述第二气压表40通过第二气孔与第二气槽连通,用于检测第二气槽内的气压。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装置和气压检测装置由一手动开关60控制。
作为优选,所述下模板10上还设置有密封槽,所述密封槽沿所述第一气槽、通气管路和第二气槽的边缘设置。
请继续参照图1~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通过手动开关60开启降压测试治具,进气装置通过进气管70和第一气压表30后向第一气槽通入气体;
第一气槽中的气体通过通气管路进入到第二气槽中,第二气压表40检测所述第二气槽中的气压变化,进而判断所述通气管路的排气情况,并根据结果增大或者缩小排气管路的孔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新至升塑胶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新至升塑胶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59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