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采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8123.7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08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原建新;原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原建新 |
主分类号: | F24D12/02 | 分类号: | F24D12/02;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采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采暖装置,属于家用采暖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广大农村及城郊未能集中供暖的区域,冬季采暖主要采用燃煤小锅炉供暖,造成大气污染,同时,采暖费用较大。尽管也有个别采用电热取暖,但由于成本较高,不能广泛普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采暖装置,采用以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燃气热水器为主,电热、燃煤锅炉为辅,多方式互补采暖,达到了节能环保、秸秆等废物利用、供热稳定可靠、综合成本较低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功能采暖装置,包括太阳能热水器、燃气热水器、散热器组件、增压泵和热水储水箱,所述太阳能热水器的第一水管的一端与太阳能热水器连通,所述第一水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水管与多个散热器组件的热水进口连通,所述散热器组件的热水出口均通过第三水管与增压泵的出口连通,所述增压泵的入口通过第四水管与第一水管连通,所述热水储水箱通过第五水管与第一水管连通,所述燃气热水器的热水出口通过第六水管与第四水管连通,所述燃气热水器的冷水进口通过第七水管与第四水管连通,所述太阳能热水器和燃气热水器通过自来水水管提供冷水,所述自来水水管通过第八水管与第四水管连通,所述第八水管与第三水管之间通过第九水管连通;
在位于与所述第四水管连通处两侧的第一水管上分别设置有阀门F1、阀门F2,所述阀门F1位于靠近太阳能热水器的一侧,多个所述散热器组件的热水出口与第三水管之间的管路上分别设置有阀门F11、阀门F12、……,所述第三水管上设置有阀门F10,所述自来水水管与设置有阀门F8,所述第九水管上设置有阀门F9,所述第四水管上设置有阀门F3和阀门F6,所述阀门F3和阀门F6位于第七水管和第四水管连通处的两侧,所述燃气热水器的热水出口上设置有阀门F5,所述第五水管上设置有阀门F13,在所述第一水管上还设置有阀门F14,所述阀门F14位于第五水管与第一水管连通处靠近太阳能热水器的一侧。
所述第六水管和第七水管之间设置有电热水器,所述电热水器的热水出口与第六水管连通,所述电热水器的冷水进口与第七水管连通,所述电热水器的热水出口上设置有阀门F4。
所述第四水管和第二水管之间设置有燃煤锅炉,所述燃煤锅炉上部的出水口与第四水管连通,所述燃煤锅炉下部的进水口与第二水管连通,所述燃煤锅炉上部的出水口上设置有阀门F7,所述燃煤锅炉上部的出水口、第四水管和增压泵的入口采用三通管连通。
所述第三水管上设置有生活用热水终端,所述生活用热水终端上设置有阀门F15。
所述第三水管的最高点设置有溢水水箱,所述溢水水箱底端的进水口与第三水管连通,所述溢水水箱的顶端与大气相通。
所述热水储水箱底端的进水口与第五水管连通,所述热水储水箱的顶端与大气相通。
每个所述散热器组件包括多个散热器,每个所述散热器组件中的多个散热器依次串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农村多层住宅及城郊独栋别墅等地冬季采暖,采用以太阳能热水器和沼气燃气热水器为主,电热、燃煤锅炉为辅,多方式互补采暖,达到了节能环保、秸秆等废物利用、供热稳定可靠、综合成本较低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可提供全年生活用热水,适于北方农村、城郊地区大面积推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太阳能热水器、2为燃气热水器、3为散热器组件、4为第一水管、5为第二水管、6为第三水管、7为增压泵、8为第四水管、9为热水储水箱、10为第五水管、11为第六水管、12为第七水管、13为第八水管、14为第九水管、15为电热水器、16为燃煤锅炉、17为生活用热水终端、18为溢水水箱、19为散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原建新,未经原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81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