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下水管智能防溢排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8774.6 | 申请日: | 2014-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01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义;鲍金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
主分类号: | E03C1/266 | 分类号: | E03C1/266;E03C1/2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管 智能 防溢排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管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下水管智能防溢排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下水管经常发生堵塞现象,若不能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水患的发生。凡是需要水流控制的地方都需要用到水阀,目前市场上使用的水阀存在以下问题:当下层水管堵水后,不能自动的清理污垢和堵物,造成上层的水无法通过水管流出,导致水从水槽中溢出,漏水情况的发生,严重时给用水的地方造成水患。现有的水阀通常不能对以上情况自动检测并做出相应的处理,容易造成用水环境的破坏。所以对目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有必要进行研究,以提供一种方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及时监测下水管是否堵塞,并能够防溢同时进行相应的处理并发出报警,及时的清理堵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下水管智能防溢排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进水口、漏孔盖、橡皮塞子、腔体外壁、浮球、滤网、传感器和报警装置组成的腔体部分,电机部分和排污阀门、脏污储囊、控制器;蓄水池的底面中心是进水口,进水口中间是漏孔盖,腔体的上部紧挨着漏孔盖是橡皮塞子,浮球置于滤网中。
所述的电机部分包括电机、碎物叶片、橡皮垫子、导轨、液压缸和抱箍,电机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相连,抱箍将电机、导轨和液压缸固定起来。
所述的漏孔盖是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且呈圆形。
所述的橡皮塞子由左端橡皮塞子和右端橡皮塞子组成,左右橡皮塞子形成一个圆弧面曲率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浮球的直径。
所述的传感器嵌入在漏孔盖下面靠近圆孔的一侧,左端橡皮塞子和右端橡皮塞子各放置一个传感器,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所述的报警装置根据实际的安装要求可以安装在腔体上或者安装在下水弯管处。
所述的浮球的半径等于或略小于进水口的半径,浮球的整体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所述的滤网是由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紧挨着腔体的内壁放置。
所述的控制器由采集电路、A/D转换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信号调理电路、中央处理器和驱动电路组成;A/D转换电路(模拟/数字转换电路)、报警装置、驱动电路分别与中央处理器连接。
所述的蓄水池一般是厨房洗菜盆、洗漱间的脸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下水管的水流情况,当有污垢或杂物堵住下水管时报警器发出报警,浮球自动上升堵住进水口防止污水倒流,此时电机开始工作带动碎物叶片旋转,在旋转的时候将污垢或杂物搅碎,边搅碎边将其排除。实现下水管的自动的防溢排堵控制,解决了下水管因被堵而造成的水患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下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机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抱箍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结构框图。
图中:1是蓄水池,2是橡皮塞子,3是进水口,4是腔体外壁,5是浮球,6 是漏孔盖,7是把手,8是滤网,9是排污阀门,10是碎物叶片,11是电机,12是螺栓,13是橡皮垫子,14是脏污储囊,15是导轨,16是液压缸,17是抱箍,18是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一种下水管智能防溢排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池1、进水口3、漏孔盖6、橡皮塞子2、腔体外壁4、浮球5、滤网8、传感器和报警装置组成的腔体部分,电机部分和排污阀门9、脏污储囊14、控制器;蓄水池1的底面中心是进水口3,进水口3中间是漏孔盖6,腔体的上部紧挨着漏孔盖6是橡皮塞子2,浮球5置于滤网8中。
进水口3孔中间是可以用手拨动的漏孔盖6,漏孔盖6是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且呈圆形,当需要蓄水池1蓄水时可以用手将漏孔盖6拨至与孔面平行的位置并将孔给堵住,需要将蓄水池1中的污水排出时,将漏孔盖6拨至垂直于孔面,方便污水进入腔体。漏孔盖6通过转轴18与把手7相接,把手7的两端通过腔体与蓄水池1相接,通过旋转把手7可以将蓄水池1和腔体进行分离与合并,把手7下端用橡皮塞子2将其与腔体壁紧密结合,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当腔体内的过滤网8和浮球5有破损或比较脏时,可以通过把手7将蓄水池1和腔体分离开来,对其进行维修或清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未经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87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