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加油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8807.7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7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忠求 | 申请(专利权)人: | 可附特汽车零部件制造(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08 | 分类号: | F16L11/08;F16L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葛强;方挺 |
地址: | 1013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油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一种汽车加油管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世界对原油的依存度不断提升造成环境污染问题十分严重,为了保护环境降低污染物质的排出,一些使用乙醇和其他可代替燃料的新燃料车辆也正在不断的增加。与此同时,在汽车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加油管的改进也在不断进行中,由于使用新燃料车辆的增加,现有的塑料加油口管的成形原材料的汽化后气体渗透性无法满足相关法规的标准的情况也日趋严重。而在实际使用当中,车辆的塑料加油管管道的主要原材料为聚酰胺、聚乙烯和其他一些高分子工程塑料。现在,虽然汽油燃料的汽化后气体的渗透性能可以满足相关的排气限制,但由于新燃料车辆的出现,在使用新燃料时大大降低了构成管道的原材料例如聚酰胺、聚乙烯和其他高分子工程塑料的渗透性,不仅无法达到废气的排出标准,还由于被渗透的汽化气体,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当采用高分子工程塑料为原材料时,使用这些昂贵的原材料而大大加大了成本,同时还因为使用这些原材料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燃料蒸汽渗透性的汽车加油管装置,它能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制造成本低,防渗透性效果好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加油管装置,其包括通气管,和通气管相连通且具有扩管部的加油管管体,扩管部处内置连接有一端管,并且端管靠近加油管管体的外端,端管的外端部内壁制有用于与加油管管盖相配合的螺纹,端管包括内端的收缩部和外端的圆管部,其中,端管的收缩部通过端管壁过盈配合相紧密连接到扩管部的内部,其特征在于,加油管管体包括具有导热尼龙层的内部管状结构,环绕导热尼龙层的最外表面的金属隔离层,和与金属隔离层的最外表面相邻且环绕它的非导热尼龙层,加油管管体外表面具有呈圆柱结构形状,在非导热尼龙层的外部圆周方向上具有间隔一定距离的环形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上述环形凸起的间隔距离大约为2-5c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上述导热尼龙层具有0.5-2mm的壁厚,金属隔 离层具有0.02-1.5mm的厚度,非导热尼龙层具有0.25-1.5mm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加油管装置中的多燃料汽车加油管管体,它不仅满足目前的低渗透率标准,而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显示出提高的抗脱层性,导致显著降低燃料蒸汽的渗透以及提供延长的管道寿命。
附图说明
现在将描述如本申请的优选但非限制性的实施例,这些和其他特征、方面和优点在参考附图阅读如下详细描述时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为典型的加油管结构意图;
图2为典型的加油管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管管体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管管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气管,2-加油管管体,2a-扩管部,3-端管,10-非导热尼龙层,20-金属隔离层,30-导热尼龙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仅是示例性的而并不是为了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应当理解的是,在全部附图中,对应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件和特征。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和2所示,一种汽车加油管装置,其包括通气管1,和通气管1相连通且具有扩管部2a的加油管管体2,扩管部2a处内置连接有一端管3,并且端管3靠近加油管管体2的外端,端管3的外端部内壁制有用于与加油管管盖相配合的螺纹。端管3包括内端的收缩部和外端的圆管部,其中,端管3的收缩部通过端管壁过盈配合相紧密连接扩管部2a的内部。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加油管管体的横截面示意图,其中加油管管体2包括具有导热尼龙层30的内部管状结构,环绕导热尼龙层30的最外表面的金属隔离层20,和与金属隔离层20的最外表面相邻且环绕它的非导热尼龙层10。其中金属隔离层20夹在由导热尼龙制造的导热尼龙层30和由非导热尼龙制造的非导热尼龙层10之间。内部导热尼龙层30可具有0.5-2mm的壁厚。优选导热尼龙层30的壁厚为约0.8-1.5mm,和最优选约1.0-1.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可附特汽车零部件制造(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可附特汽车零部件制造(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88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电器控制的升降工具
- 下一篇:一种循环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