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透式沥青路面排水设施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79975.8 | 申请日: | 2014-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09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蒋玮;沙爱民;肖晶晶;王振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F5/00 | 分类号: | E01F5/00;E01C11/24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 代理人: | 史玫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全透式 沥青路面 排水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路面排水设施,具体涉及一种全透式沥青路面排水设施。
背景技术
全透式沥青路面是路面各结构层均采用多孔的开级配材料的一种路面结构,各结构层的孔隙率高达15%~25%,雨水降落到路面后,可以通过路面的孔隙直接下渗,直至渗入土基中。与传统密实的沥青路面相比,全透式沥青路面能够显著减小暴雨期间城市地面的地表径流,有效缓解城市排水设施的负担;通过路面结构渗入土基的雨水能够有效的补充地下水资源,缓解因地下水过渡开采而造成的城市地下空洞区;通过雨水下渗土基,能够并且能明显恢复土壤中的水分,调节大气湿度,利于植物,特别是树木的生长;同时可以维持地表水压的平稳,自然补充地下水资源,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不透水地面对于城市水资源的负面影响。全透式沥青路面以其本身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被誉为“会呼吸的”地面铺装,目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关注。
目前全透式沥青路面的雨水处理方式大多采用自然下渗的方法,当出现多年一遇的高强度暴雨,进入路面的雨水往往来不及下渗,容易造成路面大面积积水;另一方面,雨水在路面结构中存留的时间过长,也容易造成路面承载能力的降低。因此,需要根据全透式沥青路面的透水特点,设计相应的排水设施。
发明内容
针对当出现多年一遇的高强度暴雨,全透式沥青路面容易造成路面大面积积水;以及雨水在路面结构中存留的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路面承载能力的降低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透式沥青路面排水设施,以有效缓解因土基渗水能力不足而造成的路面积水和路面结构承载能力降低的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全透式沥青路面排水设施,包括透水面层、透水基层和透水垫层,所述透水基层位于所述透水垫层上方,所述透水面层位于所述透水基层上方,所述透水基层的孔隙率大于所述透水面层的孔隙率;
沿道路行车方向,所述透水基层旁侧设有预制排水管道,且预制排水管道位于所述透水面层下方,所述预制排水管道的与透水基层相邻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孔,所述预制排水管道的远离透水基层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孔,且出水孔上接通与排水通道。
优选的,所述透水面层的厚度为5cm~12cm,孔隙率为18%~23%。
优选的,所述透水基层的厚度为10cm~18cm,孔隙率为20%~24%。
优选的,所述透水垫层的厚度为15cm~50cm,孔隙率为12%~18%。
优选的,所述透水基层与透水垫层之间铺设有第一土工布层,防止透水垫层中的颗粒物进入透水基层堵塞排水设施。
优选的,所述透水垫层下方铺设有第二土工布层,防止路基中的颗粒物进入透水垫层堵塞排水设施。
优选的,所述预制排水通道的宽度为30cm~60cm,高度为30cm~60cm,壁厚为4~6cm。
优选的,所述预制排水通道上的进水口总面积大于100cm2/延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全透式沥青路面排水设施在透水基层和透水垫层两侧设置了路侧预制矩形排水通道和布设了纵向及横向排水管,使得当全透式沥青路面经历多年一遇的暴雨时,来不及排出的雨水可以通过基层两侧的预制矩形排水通道排出,避免造成路面大面积积水;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路面透水基层及以上的结构层长时间浸泡在雨水中,造成路面承载能力的衰减。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解释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全透式沥青路面的排水设施示意图;
图中各代码表示:1-透水面层、2-透水基层、3-透水垫层、4-第一土工布层、5-土基、6-预制矩形排水通道、7-进水口、8-出水口、9-排水通道、10-第二土工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是指道路行车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全透式沥青路面的排水设施包括透水面层、透水基层、透水垫层、土工布层、路侧预制矩形排水通道和横向排水管。路面地表水依次渗入透水面层、透水基层、透水垫层流入土基中,当暴雨强度较大以及部分来不及排出的雨水进入透水基层路侧预制矩形排水通道中,再通过横向排水管被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透水面层的铺筑材料为透水沥青混合料。透水面层的透水沥青混合料可以铺筑单层或双层,厚度为5cm~12cm,孔隙率为18%~23%,若铺筑双层透水沥青混合料,则下层材料的孔隙率应略大于上层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799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扫地机
- 下一篇:一种小跨径钢波纹管桥涵管片拼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