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切割磁力线地动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0091.4 | 申请日: | 2014-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70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水争;王云龙;王晓培;王俊卿;王丙须;张武卫;王丽华;卢朝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水争 |
主分类号: | G08B21/10 | 分类号: | G08B2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247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割 磁力线 地动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动报警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割磁力线地动报警装置,是用于地动、地震的警报装置。
背景技术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现代地震仪记录地震波的仪器称为地震仪,它能客观而及时地将地面的振动记录下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一件悬挂的重物的惯性,地震发生时地面振动而它保持不动。由地震仪记录下来的震动是一条具有不同起伏幅度的曲线,称为地震谱。曲线起伏幅度与地震波引起地面振动的振幅相应,它标志着地震的强烈程度。从地震谱可以清楚地辨别出各类震波的效应。纵波与横波到达同一地震台的时间差,即时差与震中离地震台的距离成正比,离震中越远,时差越大。
中国专利号:200820053614.6和200820053615.0公开了一种“家用多功能球式地动(地震)声光报警器:它具有:[一],多功能:地震初(即微震初)首先接收第一微震直波(即p波),并在第一时间最先強声光报警,隨后接收微震s波及综合波再报警报信,及以后的震级测量和另有并用防盗防暴等多功能。[二]、此球式地动报警器,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足够的逃生时间:地震发生初并不是马上就是房倒屋塌,地震是有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地震的发生,无论大小震,同样是有前震和后震的,前震(即主震前的前兆性的微震),全过程经10多秒至数分钟不等之后自停,而房屋并未坍塌,主震前的微震发生,如果没有报警器报警告急,往往不被人们重视、不理不采,甚至还不知是怎么一回事,本应可以逃生的,确疼失逃命良机。这时如果有报警器及时报警,就能抢先争取最宝贵的时间逃生。前震过后,后震(即主震)来到时,房屋才大量坍塌致人伤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切割磁力线地动报警装置,是一种利用地震波产生的振动力驱动磁铁块摆动,并与电磁线圈之间产生切割磁力,电磁线圈启动警报器,以实现地动报警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切割磁力线地动报警装置,由警报器、警报器机座、弹簧机座、弹簧、磁铁块、电磁线圈、电磁线圈机座、机座立臂组成;其特征在于:警报器机座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警报器和弹簧机座;弹簧机座上安装固定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有磁铁块;磁铁块与电磁线圈之间保持平行的间隔距离,电磁线圈固定在电磁线圈机座的一侧,电磁线圈机座与机座立臂连接,机座立臂与警报器连接。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磁铁块与电磁线圈保持静止状态时,之间产生的切割磁力线为静止状态;一旦遇到地震波产生的振动力,与弹簧连接的磁铁块便率先产生摆动,磁铁块与电磁线圈之间产生的切割磁力线产生错动,使电磁线圈产生感应电流,电磁线圈启动警报器,警报器即发出报警声音,以实现地动报警功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切割磁力线地动报警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制造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所述切割磁力线地动报警装置,由警报器1、警报器机座2、弹簧机座3、弹簧4、磁铁块5、电磁线圈6、电磁线圈机座7、机座立臂8组成;其特征在于:警报器机座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警报器1和弹簧机座3;弹簧机座3上安装固定弹簧4的一端,弹簧4的另一端固定有磁铁块5;磁铁块5与电磁线圈6之间保持平行的间隔距离,电磁线圈6固定在电磁线圈机座7的一侧,电磁线圈机座7与机座立臂8连接,机座立臂8与警报器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水争,未经王水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00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