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鼓动喷水推进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2495.7 | 申请日: | 2014-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90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胡安康;侯立勋;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H11/06 | 分类号: | B63H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鼓动 喷水 推进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船舶装置,具体地说是船舶推进器。
背景技术
螺旋桨做旋转运动,在推动流体向后运动的同时使流体产生了旋转运动。推动流体向后运动是螺旋桨产生推力所必须的,而尾流的旋转运动完全是一种能量浪费。尾流旋转运动所消耗的能量通常能够达到主机功率的15%以上。此外,普通螺旋桨普遍存在转速高噪声大,迎水面积大对船舶产生较大的阻力,工艺复杂加工制造难度大。近些年喷水推进器取得了显著地发展,与常规螺旋桨相比,喷水推进器具有抗空泡性能优越,并且噪音小等优点。但喷水推进器推进效率普遍偏低。
国内外已有多个采用平板作为船舶推进器的专利,例如美国专利4,102,293以及国内申请号为02133483.8、201310106145.1的专利,通过产生仿生的Weis-Fogh效应为船舶提供向前的推力。通过该机理设计的推进器固然高效,但依然存在些许不足,首先由于船体向前运动,在推进器张开时逆流前行时,产生较大的阻力,其次在‘相扑与急张’的过程中,易产生横向流,与螺旋桨旋转流相同,也是一种能量的损失。
在现如今大力倡导节能减排的大的背景下,开发新型节能推进装置来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旋转流及横向流成为船舶节能的重要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能避免船尾伴流影响的鼓动喷水推进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鼓动喷水推进器,其特征是:包括喷水筒、往复式主轴、旋转轴、叶片,喷水筒包括直筒部分和喇叭筒部分,喇叭筒部分上开设进水孔,喇叭筒部分的大头端固定在船体的一端,喇叭筒部分的小头端与喇叭筒部分相连,往复式主轴端部与旋转轴中部相连,直筒部分内壁上设置两个滑槽,旋转轴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滑槽里,所述的叶片包括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通过连接片连接在一起,连接片上设置两个联接环,连接片通过联接环套于旋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包括:
1、当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完全展开时,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与直筒部分内壁无缝衔接,当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完全合拢时,第一叶片和第二叶片之间形成空腔。
2、旋转轴上安装扭转弹簧,扭转弹簧两端分别与两个联接环固定连接。
3、连接片上设置有卡槽,旋转轴中部设置平衡针。
4、两个联接环根据连接片中心非对称布置,靠近连接片中心的联接环的宽度为远离连接片中心的联接环的宽度2/3—3/4。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保证船舶航行性能的前提下,能避免船尾伴流的影响,推动水流沿轴向向后运动,避免横向流动从而减少能量损失,提高推进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安装鼓动喷水推进器船舶的总体视图;
图2是图1船尾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鼓动喷水推进器半切视图;
图5是鼓动推进器俯视图;
图6是鼓动推进器半视图;
图7是鼓动推进器刚性连接机构;
图8a是鼓动推进器两叶片示意图a,图8b是鼓动推进器两叶片示意图b;
图9是旋转轴外壳;
图10是鼓动推进器张开示意图;
图11是主轴向后运动速度变化趋势;
图12是推进器最大张开状态示意图;
图13是鼓动推进器闭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举例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详细地描述:
结合图1~13,对鼓动推进器加装喷水筒,纵向旋转轴固定在往复式主轴上,两端与喷水筒滑槽衔接,鼓动推进器沿喷水筒滑槽前后运动,水流经喷水筒前端进水孔进入喷水筒,通过水流和鼓动推进器的相对运动,两个鼓动叶片在水流作用下绕旋转轴旋转,从而周期性张开和闭合。当主轴向前运动,鼓动叶片逆流运动,叶片在流体作用下闭合,类似船用舵;当主轴向后运动,叶片在流体作用下张开,推动水流向后运动,从而提供向前的推力。
本实用新型船用鼓动喷水推进器。由往复式主轴、纵向旋转轴、一对鼓动叶片及喷水筒组成。纵向旋转轴由外壳和内轴组成,在往复式主轴的带动下沿喷水筒滑槽往复运动,水流经进水孔流入喷水筒,两个鼓动叶片与内轴链接,在水流作用下绕旋转轴转动。当主轴向后运动且叶片完全张开时推动水流向后运动从而产生向前的推力。
在船后加装喷水筒,筒前端开有进水孔,水流经该孔流入。喷水筒的存在可避免外部流场对推进器性能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24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