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线的转印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4301.7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7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徐厚嘉;谢自民;平财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1/40 |
代理公司: | 上海胜康律师事务所 31263 | 代理人: | 张坚 |
地址: | 201612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线的转印结构。
背景技术
天线是在无线电设备中用来发射或接收电磁波的部件,它把传输线上传播的导行波,转换成在无界媒介(通常是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或者进行相反的变换。无线电通信、广播、电视、雷达、导航、电子对抗、遥感、射电天文等工程系统,凡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都依靠天线来进行工作。此外,在用电磁波传送能量方面,非信号的能量辐射也需要天线。天线一般由线路板与抗干扰能力的铁氧体材料组成。
传统的天线线路板采用刻蚀减成法来制备,即采用软性覆铜板为基板,经网版印刷或光致成像形成抗蚀线路图形,化学蚀刻得到电路;若是双面或多层FPC,还要进行孔金属化与电镀,实现层间电路互连。因此,目前大多数线路板制造过程复杂、工序多、消耗大量的水电及铜与化学品材料,产生大量的废水和污染物,造成极大的环境污染。而传统的天线制备方法为将制备好的线路板再与抗干扰能力的铁氧体材料直接进行贴合,由于线路板制造过程中柔性基材的存在,使得现有天线厚度普遍偏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天线的转印结构,能够减小天线的厚度,并且具有耐腐蚀耐刮擦,且制备过程环保、高效、节省材料。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天线的转印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基材,位于柔性基材上的剥离胶,分布在剥离胶上催化油墨以及位于所述催化油墨上的电镀铜:所述剥离胶上还涂覆有移印胶,所述移印胶覆盖住所述电镀铜;所述移印胶贴合在器件基材的铁氧体磁片上。
所述的剥离胶的厚度为10-50um。
所述的剥离胶和移印胶均为为UV胶。
所述的柔性基材为PET或PI基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现了能将将天线结构转移到铁氧体表面的目的,并具有如下优点:
1、能够采用加成法制备,环保、高效、节省材料;
2、减少了一层柔性基材,可减少天线的厚度;
3、将天线表面保护在胶层内侧,具有良好的耐腐蚀、耐刮擦性能;
4、通过重复利用柔性基材,可以实现成本的降低,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剥离柔性基材后获得的天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的转印结构,包括柔性基材100,位于柔性基材100上的剥离胶200,分布在剥离胶200上催化油墨300以及位于催化油墨300上的电镀铜400。所述剥离胶200上还涂覆有移印胶500,移印胶500覆盖住电镀铜400;并且移印胶500贴合在器件基材600的铁氧体磁片上。
上述天线的转印结构采用如下的步骤制作:
a.基于催化油墨和电镀铜工艺,采用加成法制备天线结构,具体步骤为:a1.在柔性基材100上涂覆一层剥离胶200(可采用UV固化胶),厚度以覆盖基材为准,一般在10-50um;a2.在剥离胶200上表面印刷一层具有图案的催化油墨300,作为种子层;a3.在催化油墨300上进行电镀铜400,制备成天线结构,而制成的天线结构包括位于底部的柔性基材100、位于柔性基材100上表面的剥离胶200、位于剥离胶200上表面的催化油墨300,以及位于催化油墨300上表面电镀铜400。
b.继而在已成形天线结构上表面涂覆一层移印胶500(也可采用UV固化胶),并将电镀铜400覆于移印胶500内。
c.将器件基材600贴合于移印胶500上表面。
当然,在步骤b、c中,也可将移印胶500先涂覆在器件基材600上,再与天线结构的电镀铜400贴合。
以上本实用新型的天线的转印结构,使用时,只需将柔性基材剥离移印胶,就形成了天线,如图2所示,该天线结构为:从下到上依次为器件基材400、移印胶500,剥离胶200,位于移印胶500和剥离胶200之间分布的催化油墨300和电镀铜400,催化油墨300为电镀铜400的上方。
上述的催化油墨是简单形成铜互连的一款专用于纳米印刷的油墨,已另案申请(申请号为201210323835.1),其配方主要包含功能材料(10-90重量份)、助还原剂(0-10重量份)、有机聚合物载体(0-10重量份)、引发剂(0.2-6重量份)、溶剂(0-50重量份)、助剂(0-5重量份),具体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蓝沛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430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腹水内引流单向支架
- 下一篇:过桥式陶瓷插芯方向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