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亚磷酸生产的水解脱色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6263.9 | 申请日: | 2014-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5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彭万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昌凯翔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163 | 分类号: | C01B25/16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3007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磷酸 生产 水解 脱色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亚磷酸生产中的水解脱色工艺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亚磷酸生产的水解脱色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从磷酸生产中产生的含磷废渣中制备亚磷酸需要经过水解、脱色的过程,即将磷化工生产中产生的含磷废料中的亚磷酸二甲脂蒸馏残液即粗亚磷酸溶液水解、脱色的工序。粗亚磷酸溶液的水解、脱色过程耗时较长,生产效率低。
中国专利文献CN 103183326 A公开了一种化学废渣生产亚磷酸晶体的生产工艺,采用该工艺虽然可以制备亚磷酸,但是通常制备出来的成品纯度仅有90%左右,重金属杂质含量高,很难达到使用要求。
亚磷酸属二级无机酸性腐蚀物品,现有技术中的混凝土池体不适合用于作为水解吸附池的内壁。而化工生产中常用的防腐聚四氟乙烯成本太高,且加工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亚磷酸生产的水解脱色系统,可以提高亚磷酸的水解脱色效率,优化的方案中,可以低成本的实现水解池和脱色池池体的防腐效果,优化的方案中,还便于实现连续生产。更进一步优化的方案中,便于控制吸管的吸取深度,以控制半成品液体的质量,并能减少对操作人员的损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亚磷酸生产的水解脱色系统,包括水解池和脱色池,水解池上方设有进料管和进料斗,水解池通过泵和管路与第一压滤机连接,第一压滤机与一级脱色池连接,一级脱色池通过泵和管路与第二压滤机连接,第二压滤机与二级脱色池连接;
在二级脱色池的一侧还设有负压罐,负压罐的顶端与真空负压泵连接,负压罐上还设有用于吸取二级脱色池内液体的吸管。
在水解池和脱色池内壁设有防腐层,所述的防腐层由聚丙烯板材焊接而成,在防腐层的上端焊接有多个固定片,固定片上设有螺栓孔,固定片通过螺栓与水解池和脱色池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的水解池、一级脱色池和二级脱色池为多个,通过管路和阀门切换连接。
在二级脱色池的一侧还设有门架,转动臂的一端通过转轴与门架可旋转的连接,吸管中部固定在吸管固定夹上,吸管的端头穿过吸管控制小车,吸管的端头设有滤罩。
吸管控制小车上设有拉绳。
所述的吸管控制小车上设有阻尼装置。
所述的转轴上还卷绕有转动链条。
所述的吸管控制小车活动安装在转动臂上,并沿着转动臂运行,吸管控制小车上设有滚轮,吸管被滚轮所支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亚磷酸生产的水解脱色系统,通过采用水解和脱色同时进行的方式,并配合多台压滤机、多级脱色的方案,提高了亚磷酸的水解脱色效率。通过采用聚丙烯板材焊接的防腐层,以较低的实现池体的防腐效果,采用固定片的结构固定安装,解决了聚丙烯板材较软易变形不易安装的问题,且便于在损坏后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在二级脱色池内的脱色工序完成后,采用负压罐吸附输送物料的方式,避免了普通泵对半成品液体的污染,提高了成品的纯度。采用多个水解池和脱色池交替连接压滤机的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水解脱色后的亚磷酸溶液的纯度,提高了压滤机的工作效率,确保整个系统的连续生产。设置的吸管控制装置,可以方便地切换吸管到不同的二级脱色池内,并能方便地控制吸管下端的进料高度,从而确保成品的质量,进一步的,也避免操作者经常直接接触吸管,以降低腐蚀造成的损害,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吸管控制装置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中:水解池1,一级脱色池2,二级脱色池3,进料斗4,第一压滤机5,第二压滤机6,负压罐7,吸管8,滤罩81,吸管控制装置9,门架91,转向滑轮92,转动链条93,转轴94,吸管固定夹95,转动臂96,吸管控制小车97,拉绳98,真空负压泵10。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中,一种用于亚磷酸生产的水解脱色系统,包括水解池1和脱色池,水解池1上方设有进料管和进料斗4,水解池1通过泵和管路与第一压滤机5连接,第一压滤机5与一级脱色池2连接,一级脱色池2通过泵和管路与第二压滤机6连接,第二压滤机6与二级脱色池3连接;由此结构,实现水解和脱色工序同时进行,配合两级压滤和两级脱色,提高了水解和脱色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昌凯翔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宜昌凯翔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62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氨罐驰放气氨吸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袋装弹簧生产制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