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槽浮顶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8394.0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53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苏进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原国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34 | 分类号: | B65D88/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梁挥;常大军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槽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槽浮顶单元,尤其涉及一种组装便利且降低成本的油槽浮顶单元。
背景技术
具有储油空间的油槽槽体内设置一浮顶装置,该浮顶装置漂浮且覆盖在油槽槽体内的油面上,该浮顶装置可随油面高度的升降而上下移动,其中,该浮顶装置包含多个平行间隔排列的第一杆体,该些第一杆体的侧面设置组接槽,并在相邻的第一杆体之间组设多个间隔排列的第二杆体,且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圈围形成一装配空间,以提供一浮顶单元设置,该浮顶单元包含一中空的壳体,该壳体内部设置蜂窝芯,该壳体外缘处设有侧向延伸的第一组接翼与第二组接翼,第一组接翼靠置在该第一杆体的顶面,该第二组接翼靠置在该第二杆体的顶面,并以固定件锁设第一组接翼在第一杆体上,以及将第二组接翼锁设在该第二杆体上。
然上述中,该浮顶装置需要组装第一杆体与第二杆体后,才可放置并组装浮顶单元,相邻的浮顶单元之间需要依靠第二杆体而组设定位,造成构件多而产生成本高的问题,以及组装繁复且耗费工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油槽浮顶单元,改善现有浮顶单元组装不便利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油槽浮顶单元,其中该油槽浮顶单元包含一壳体,该壳体内设置蜂窝芯,以及该壳体的顶缘处设置侧向延伸的横向组接翼与纵向延伸的直向组接翼。
如上所述的油槽浮顶单元,其中该壳体包含一底座及一上盖,该底座内形成一容置蜂窝芯的容置空间,并在该底座的顶面形成一开口,该底座在邻近开口的外缘处设置侧向延伸的第一横向翼与纵向延伸的第一直向翼,该上盖盖合在该底座的开口,以及该上盖的外缘形成侧向延伸的第二横向翼,以及形成纵向延伸的第二纵向翼,且第二横向翼对应第一横向翼,以形成所述的横向组接翼,第二纵向翼对应第一纵向翼,以形成所述的直向组接翼。
如上所述的油槽浮顶单元,其中所述直向组接翼设置多个间隔排列的通孔,所述横向组接翼设置多个间隔排列的穿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在相邻二杆体之间直接设置多个并列的油槽浮顶单元,以及并列的油槽浮顶单元相邻接,邻接的直向组接翼以固定件锁组,所以相邻的该油槽浮顶单元之间不需要通过现有浮顶装置的第二杆体组接,可简化构件并降低成本,进而节省组装工时以提高组装便利性,且可减轻重量而辅助油槽浮顶装置浮在油槽槽体的油面上。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槽浮顶单元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油槽浮顶单元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油槽浮顶单元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A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油槽浮顶单元的一具体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组合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油槽浮顶单元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状态组合前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 杆体 11 装配空间
20 浮顶单元 21 壳体
211 底座 212 上盖
22 蜂窝芯 23 横向组接翼
231 第一横向翼 232 第二横向翼
24 直向组接翼 241 第一纵向翼
242 第二纵向翼 25 螺丝
26 螺帽 27 锁固件
28 穿孔 29 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2、图3、图3A,为本实用新型油槽浮顶单元的一较佳实施例,其是包含一壳体21,该壳体21内设置蜂窝芯22,以及该壳体21的顶缘处设置侧向延伸的横向组接翼23与纵向延伸的直向组接翼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原国际有限公司,未经上原国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839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封闭自动化垃圾车机械手的臂部
- 下一篇:一种自加热饮料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