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充电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8406.X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04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鸿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鸿章 |
主分类号: | H01R13/17 | 分类号: | H01R13/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寰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8 | 代理人: | 王晔;苏育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充电器接头,尤指一种包含有二个负电极且能与充电座内壁面进行大面积接触的车用充电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人们对于电力的需求与依赖也越来越多,为了在长途车程中能够对数码产品进行充电,人们发展出可用于汽车原有点烟器插座的车用充电接头,请参阅图7所示,为现有技术的一车用充电插头,其包含有一壳体80、二电极片81、一电极帽82及一电源线83,其中该壳体80径向的相对二侧形成有二长条形开口801,各该电极片81的最弯曲部分凸出于其中一该长条形开口801,其余未凸出的部分则卡掣于该长条形开口801的短边二侧,该电极帽82穿设且凸出于该壳体80前端,该电源线83固接于该壳体80的后端,且电性连接该二电极片81及该电极帽82。请参阅图8所示,在使用现有技术的该车用充电器时,将其壳体80的前端插设于汽车的点烟器插座90内,使该二电极片81受自身弹力而推抵并迫紧于点烟器插座90的内壁,并推抵该壳体80使该电极帽82接触点烟器插座90内的最深处,即完成电性连接该点烟器插座90的正负极,此时可通过该电源线83将电力输出,用以供任一兼容的数码产品充电。
然而,请参阅图8所示,现有技术的该车用充电插头插设于点烟器插座90使用时,各该电极片81与该点烟器插座90内壁的弧度不匹配,可形成点接触,而使彼此接触面积小,电性接触的阻抗大而容易使现有技术的该车用充电接头发热,而造成不必要的电能耗损,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车用充电接头,能够具有较佳的节能效率。
为达到上述的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是使该车用充电接头包含:(请配合权利要求书作适应性修改)
一壳体,包含有一前壳及一后壳,该前壳的前端贯穿形成有一穿孔,其底侧具有一开口;该后壳为一前后贯通的中空柱体,其前端朝后轴向延伸形成有多个扣合柱;
一电极弹片,固定在壳体内,并包含有一环形片以及自该环形片周缘朝该后壳向后轴向延伸形成有至少一弹性部,各该弹性部设于该多个扣合柱之间的其中一间隙中,且其表面上贯穿形成有一个卡掣孔;
至少一电极,各该电极设于该前壳与该后壳之间,其覆设于该多个扣合柱之间的其中一间隙,且固接在其中一弹性部朝向该后壳的外壁面上,并电性连接该电极弹片;在各该电极朝向该后壳的壁面上沿前后二侧轴向延伸有一限位柱;
一电路组件,容置于在该后壳的内部,且电性连接该电极弹片;及
一电极帽,穿设在该前壳的该穿孔中,且电性连接该电路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插设在汽车的点烟器插座上使用时,设于该后壳的该电极由于其弧度与该后壳外侧面的弧度匹配,而汽车点烟器插座的内壁亦与该壳体外侧面的弧度匹配,故该电极的弧度能够与汽车点烟器插座的内壁的弧度匹配,可形成面接触;并通过该电极弹片的该弹性部使该电极受向外弹力而推抵且密合于汽车的点烟器插座内壁,而使该电极与一固定大小的汽车点烟器插座内壁形成面接触,大于现有技术车用充电接头其电极片与一相同大小汽车点烟器插座内壁形成点接触的接触面积,其接触面积较大则电性接触的阻抗较小,而具有较佳的电能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充电接头的侧视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充电接头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充电接头的前壳的部分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充电接头的前壳的另一部分侧视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充电接头的俯视剖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充电接头置入充电座时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现有技术的车用充电接头的立体外观图。
图8为现有技术的车用充电接头置入充电座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请参阅图1至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车用充电接头的一优选实施例,其包含有一壳体10、一电极弹片20、至少一电极30、一电路组件40、一电极帽50及一电源线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鸿章,未经刘鸿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84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