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放射成像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89327.0 | 申请日: | 2014-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3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韦杰;张剑戈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珂(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6/00 | 分类号: | A61B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87 | 代理人: | 章蕾 |
地址: |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放射 成像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大体上涉及放射成像的控制。
背景技术
X射线波长短(约0.1~10纳米),能量大,照在物质上时,仅一部分被物质所吸收,大部分经由原子间隙而透过,表现出很强的穿透能力。X射线的穿透力与物质密度有关,放射成像技术利用差别吸收这种性质可以把密度不同的物质(例如骨骼和肌肉)区分开来。自从X射线被发现之后,放射成像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医学领域。
大剂量的X射线放射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放射技师完成对患者的摆位,走到机房外,调节曝光参数并按动曝光按钮,完成X射线曝光的过程需要数分钟的时间,患者移动身体或者咳嗽等,会导致投照区域不在正确的位置上。除此以外,一次电性的放射成像的时长约在1~50毫秒(视放射强度和单次放射计量而变化)。在放射成像期间,诸如移动或者由咳嗽导致的抖动等人体的动作将在最终的影像中留下运动伪影,从而导致成像质量不合格(不适合医学诊断的影像质量要求),进而需要额外的放射剂量重新成像,增加了对人体带来伤害的风险。
发明内容
经研究发现,人体的可察觉动作状态(例如抖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持续时间通常大于一次放射成像的放射时长,从而使得检测人体动作以控制放射定时成为可能。
一个实施例揭示了一种放射成像的控制系统,包括:运动传感器,其经配置以检测目标对象的动作并生成检测信号;控制器,其经配置以评估所述检测信号,并当评估结果指示所述目标对象的动作不影响成像质量时使得一放射成像系统能够对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放射成像。
另一个实施例揭示了一种放射成像的控制方法,包括:经由运动传感器检测目标对象的动作并生成检测信号;评估所述检测信号,并当评估结果指示所述目标对象的动作不影响成像质量时使得一放射成像系统能够对所述目标对象执行放射成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评估运动传感器的检测信号包括对所述检测信号低通滤波。
在一个实施例中,评估运动传感器的检测信号还包括对所述检测信号进行温度漂移补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信号包括目标对象的动作在多个方向上的加速度信号。
在一个实施例中,评估所述检测信号包括识别所述目标对象的动作、且确定所述动作的位移,当所述动作的位移小于预定门限值时,评估结果指示了所述目标对象的动作不影响成像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所述动作的位移包括确定所述动作在所述多个方向上的位移,当所述动作在所述多个方向上的位移均小于相应的预定门限值时,评估结果指示了所述目标对象的动作不影响成像质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放射成像包括X射线放射成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传感器包括MEMS加速度传感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运动传感器集成于可穿戴式设备、承载平台、或平板探测器。
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系统及方法,可以有效地减少甚至杜绝由目标对象的动作、承载平台的移动、或平板探测器的移动导致的不成功的放射成像,从而从统计平均的角度降低了针对每个目标对象的放射剂量和伤害风险。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以下关于本揭示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将更易于理解。本揭示以举例的方式予以说明,并非受限于附图,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指示相似的元件。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放射成像控制系统的示意性系统框图;
图2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运动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波形图;
图3示出了图2的信号波形经低通滤波后的曲线图;
图4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放射成像的控制方法400的流程图。
附图的详细说明意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当前优选实施例的说明,而非意在代表本实用新型能够得以实现的仅有形式。应理解的是,相同或等同的功能可以由意在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不同实施例完成。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一个实施例的放射成像控制系统100的示意性框图。该放射成像控制系统100包括一个放射成像子系统和一个控制子系统。放射成像子系统包括放射器111、 卧式承载台112。控制子系统包括运动传感器121和控制器123。控制器123与运动传感器121以及放射器111之间可通信地连接。在放射成像时,目标对象130平卧于卧式承载台112之上,运动传感器附着于目标对象130。放射器111例如但不限于X射线放射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珂(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未经锐珂(上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893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帕巾钳
- 下一篇:一种生物组织光声共聚焦显微成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