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膝部气囊盖、汽车膝部气囊盖安装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1835.2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6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付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6 | 分类号: | B60R21/206;B60R21/215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膝部 气囊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膝部气囊盖、汽车膝部气囊盖安装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膝部气囊广泛应用在轿车当中,越来越成为保护汽车内人员的重要装置。为了在保证驾驶员膝部气囊能够及时可靠地打开的同时,又不影响车辆内部整体的美观,通常在驾驶员区域的仪表板本体上设置膝部气囊盖。在驾驶舱内部,装饰件的美观性是消费者对于车辆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装饰件之间的配合间隙常常因为工艺加工误差而导致不均匀,这些问题往往使得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很多不满。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膝部气囊盖、汽车膝部气囊盖安装结构及汽车,用于安装在与驾驶员的膝部和小腿对应的位置,该膝部气囊盖与仪表板左下护板配合间隙均匀,能够提高车内装饰件的美观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汽车膝部气囊盖包括: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以及位于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边缘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边缘的用于与仪表板左下护板的卡扣卡接配合的卡口;以及位于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边缘的用于与仪表板左下护板边缘的翻边结构卡接配合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卡口的数量为八个,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正面边缘的左右两侧各均匀设置两个卡口,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正面的上边缘对称分布四个卡口。
可选地,所述凹槽线型连续分布于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正面的左边缘、右边缘以及上边缘。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膝部气囊盖安装结构,其中,包括仪表板左下护板以及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所述仪表板左下护板上设有与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的卡口配合的卡扣。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汽车,其中,该汽车上安装有上述汽车膝部气囊盖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优化汽车膝部气囊盖与仪表板左下护板之间的安装结构,减少工艺加工误差而导致的配合间隙不均匀现象,在保证驾驶员膝部气囊能够正常及时地打开前提下,提高车内美观度和用户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汽车膝部气囊盖结构示意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汽车膝部气囊盖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汽车膝部气囊盖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表示图3中的A-A剖视图。
其中图中: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1、仪表板左下护板2、卡口3、凹槽4、卡扣5、翻边结构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汽车膝部气囊盖包括:车膝部气囊盖本体1以及位于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1边缘的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1边缘的用于与仪表板左下护板2的卡扣5卡接配合的卡口3;以及位于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1边缘的用于与仪表板左下护板2边缘的翻边结构6卡接配合的凹槽4。
如图1所示,凹槽4线型连续分布于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1正面的左边缘、右边缘以及上边缘。
如图3所示,卡口3的数量为八个,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1正面边缘的左右两侧各均匀设置两个卡口3,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1正面的上边缘对称分布四个卡口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1边缘的卡口3与仪表板左下护板2卡接配合,使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与仪表板左下护板2稳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4线型连续分布于所述汽车膝部气囊盖本体1正面的左边缘、右边缘以及上边缘,通过所述凹槽4与所述仪表板左下护板2边缘的翻边结构6卡接配合,使得该膝部气囊盖与所述仪表板左下护板2在驾驶员膝部对应区域配合间隙的公差大大减小,使得该膝部气囊盖与仪表板左下护板2连接之后缝隙减小,在保证驾驶员膝部气囊能够正常及时地打开前提下,能够提高车内美观度和用户满意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18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带锁舌收纳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窗逃生装置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