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实现金属熔体密封的塞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3154.X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0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周华文;严宏志;刘文德;王旋;卿茂辉;夏中卫;江晓磊;胡杰;魏文武;张诗颖;王祎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18 | 分类号: | B22D41/18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邓建辉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金属 密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实现金属熔体密封的塞杆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金属浇铸时可实现密封的塞杆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金属的浇铸生产中,普遍采用的是将熔体从熔体箱中放流到模子进行浇铸的装置,控制放流的执行机构可采用塞阀机构。
在塞阀机构的使用中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由于安装误差、变形等原因,塞杆不能将放流口塞住,出现漏液的现象;
2、在放流口处由于有凝固的部分金属结渣,塞杆开启时,熔体在放流口出流不畅,导致单位时间出流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定量浇铸。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保证密封性、同时又能够保证放流口顺畅以实现熔体定量浇铸的可实现金属熔体密封的塞杆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可实现金属熔体密封的塞杆结构,套筒的上端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的套筒的下端与塞杆的上端连接,所述的塞杆的下端连接有塞头,所述的塞头插在放流口内对放流口实现密封。
所述的套筒的下端套装在塞杆的上端,所述的塞杆的上端设有径向通孔,所述的套筒的下端设有至少一条径向定位孔,螺栓通过所述的套筒的径向定位孔与所述的塞杆的径向通孔将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并用螺母紧固。
所述的套筒上加工有轴向排列的至少二组径向定位孔,每个所述的径向定位孔间隔一定的距离,这样使得塞杆在套筒里的轴向可以灵活调整。
所述的塞杆的上部直径小于所述的套筒的下端内孔直径,所述的塞杆通过所述的螺栓装在所述的套筒中时,所述的塞杆与所述的套筒内壁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这样塞头可以有一定的偏摆角度,在塞紧所述的放流口时具有自动定位作用,实现良好密封效果。
所述的塞头为圆锥形,增加与所述的放流口的密封效果,所述的塞头的顶部设有圆杆,所述的圆杆的末端与所述的放流口的末端平齐,用于去除放流口中的金属结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可实现金属熔体密封的塞杆结构,驱动装置(如气缸、液压缸)与一个套筒相对固定连接,驱动套筒上下运动。套筒套在塞杆上,塞杆的顶端加工有径向通孔,套筒的轴向上也加工有一组定位通孔,每个通孔间隔一定的距离,使得塞杆在套筒里的长度可以灵活调整,以适应驱动装置行程的需要。螺栓通过套筒和塞杆的通孔将两者进行联结。由于套筒内孔与塞杆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就使得塞头有一定角度偏摆的灵活性,从而当存在安装和变形误差时,能使塞头在塞紧放流口时有自动定位作用,保证了塞头的密封性。
同时,在塞杆头的顶部设计一根圆杆,其末端与放流口末端平齐,在塞头下移塞紧放流口的同时,顶杆能够去除放流口的金属结渣,保证放流口的畅通。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了现有的金属浇铸生产中,塞阀机构由于安装误差和变形等原因产生漏液,以及部分金属在出流口结渣的问题,是一种能保证密封性、同时又能够保证放流口顺畅的塞杆结构,实现了熔体定量浇铸。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设计精巧,制造成本低,系统的安装、实用、维护方便。通过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证明了此实用新型的确实能够起到保证塞头的密封性,使放流口畅通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图
图中1-套筒,2-定位孔,3-螺栓,4-螺母,5-塞杆,6-塞头,7-放流口,8-熔体箱,9-铸模,10-圆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熔体箱8上设有放流口7,放流口7的下端设有铸模9,套筒1的上端与驱动装置连接,驱动装置如气缸或液压缸,图1中没有画出,套筒1的下端套装在塞杆5的上端,塞杆5的上端设有径向通孔,套筒1的下端上加工有轴向排列的四组径向定位孔2,每个径向定位孔2间隔一定的距离,这样使得塞杆5在套筒1里的轴向可以灵活调整。螺栓3通过套筒1上的其中一个径向定位孔2与塞杆5的径向通孔将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并用螺母4紧固。塞杆5的上部直径小于套筒1的下端内孔直径,塞杆5通过螺栓3装在套筒1中时,塞杆5与套筒1内壁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隙,这样塞头6可以有一定的偏摆角度,在塞紧放流口7时具有自动定位作用,实现良好密封效果。塞杆5的下端连接有塞头6,塞头6插在放流口7内对放流口7实现密封,塞头6为圆锥形,增加与放流口7的密封效果,塞头6的顶部设有圆杆10,圆杆10的末端与放流口7的末端平齐,用于去除放流口7中的金属结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南大学;株洲冶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31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