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天然气水合物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3950.3 | 申请日: | 2014-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1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俊杰;马贵阳;黄珊;潘振;韦丽娃;杨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10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300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天然气 水合物 技术 海水 淡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天然气水合物技术海水淡化装置,在水合物生成与分解同时起到淡化海水的目的。属低消耗海水淡化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各国对淡水需求不断加大,非洲及各国都存在着深度缺水的地区,而地球表面绝大多处覆盖着海洋,海水含盐过高,不能为绝大多数陆地生物所用,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源生命便无从谈起。
近年来无数学者都在不断的研究海水淡化技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主要海水淡化有包括热法、膜法、离子交换法、水合物法、溶剂萃取法、电去离子法(EDI)和冷冻法等。其中,热法海水淡化技术包含了多级闪蒸(MSF)、多效蒸发(MED)、压汽蒸馏(VC):而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包括反渗透法(RO)、电渗析法(ED)。传统技术方法存在着能耗大、成本高和结垢严重等缺点,需要开发更加经济环保的方法。
本发明就是提供一种成本比较低、环保的水合物海水淡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装置是一种基于水合物法海水淡化装置,专利中基于天然气水合物技术对提纯淡化含盐海水。
装置中采用的设备包括:水泵(1),水合物分解装置(2),水合物生成装置(3),冰粒提供箱(4),换热器Ⅰ(5),换热器Ⅱ(6),节流过滤装置(7),冷凝装置(8),制冷压缩机(9),气体压缩机(10),气液分离装置(11),气体缓冲罐(12),磁力搅拌器(13),冰晶碾磨器(14)。
装置具体连接顺序为:连接水泵(1)通过入水管线将海水一部分与水合物分解装置(2)相连,而另一部分海水通过管线与换热器Ⅰ(5)相连后两者管线汇集后主路管线与水合物生成装置(3)相连,副路管线与冰粒提供箱(4)相连这构成海水流动模块;节流过滤装置(7),冷凝装置(8),制冷压缩机(9),气体压缩机(10),依次通过管线构成制冷循环模块;水合物分解装置(2),水合物生成装置(3),冰粒提供箱(4),磁力搅拌器(13),冰晶碾磨器(14)依据图1所示根据器械内部组装原理依次构成水合物生成与分解模块(即海水淡化装置核心部分);通过管线依次将反应器气液分离装置(11)与气体压缩机(10)和换热器Ⅱ(6)依次相连构成天然气循环模块。
本装置通过水合物生成后,由于密度比水小,会自动由水合物生成装置(3)浮到水合物分解装置(2)中。由于高浓度海水比重大会沉到反应器下部,可以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一种基于天然气水合物技术海水淡化装置图
图2气液分离装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专利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海水经水泵(1)加压后一部分由管道流入水合物分解装置(2)中,由于海水温度比较高可以将热量经换热装置传递给水合物分解装置(2)中,使其中水合物分解,另一部分海水经换热器Ⅰ(5)降温后与分解装置(2)流出的海水汇合,然后由主路管线进入水合物生成装置(3),同时由副管路将少部分海水流入冰粒提供箱(4)中。节流过滤装置(7),冷凝装置(8),制冷压缩机(9),顺次相连,共同构成了制冷循环模块。天然气进入气体压缩机(10)压缩后由管道送入换热器Ⅱ(6),与反应器排出的低温高盐海水换热后降温,然后进入反应器水合物生成装置(3),之后经历水合物生成和水合物分解这两过程,分解后的水即为淡水,可以使用,而天然气则经过气液分离装置(11)后回到气体压缩机循环使用。
本装置海水最后经淡化处理后由于高盐海水比重大,可以经反应器下部排出,而淡化后的水从气液分离装置(11)出来是处于高压,经气体缓冲罐(12)后便可以使用。
冰粒提供箱(4)主要作用是在制冷设备作用下将流进海水冷冻为冰块,再又冰晶碾磨器(14)碾磨为固体小冰粒作为水合物成形晶核,以加速天然气水合物形成,而水合物生成装置(3)里磁力搅拌器(13)也是为加速水合物形成提供的。
本装置气液分离器原理是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后的产物——天然气和淡水均处于高压低速,经过气液分离装置(11)下部渐缩型喷管后加速,高速流经中部锥形旋转芯(15)后,液体继续加速,液体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会流向管壁四周,从而进入液体收集腔(16),而气体会由于比重小,只能由分离器轴中心管道流出,从而达到气液分离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未经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39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钢丝网垫减振结构的耐高温层合板
- 下一篇:制氧机直接再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