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承压式膨胀水箱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4157.5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3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杨锁;唐滔;李睿哲;席玉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P11/00 | 分类号: | F01P11/00;F01P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承压式 膨胀 水箱 汽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承压式膨胀水箱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需要冷却系统对发动机气缸本体、机油以及变速箱油进行冷却,以保证其被冷却部件的温度处在性能最优的范围内。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是负责热量传递的介质,从被冷却部件吸收热量后,最后通过散热器等散热部件将热量传递到环境中去。由于系统内的冷却液在高温时会受热膨胀,体积增加,因此系统内需要用膨胀水箱来承载由于体积增加溢流的部分冷却液;但当冷却温度降低时,冷却液的体积收缩,此时,溢流到膨胀水箱内的冷却液又会回流到冷却管路中。此外,膨胀水箱内还要保留一定量的冷却液以补充由于溢流或者日常蒸发等所导致冷却回路内冷却液的损失量。由于承压式膨胀水箱具有结构简单,冷却液手动加注方便,冷却液损耗量少等特点,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现有汽车设计中。但是使用承压式膨胀水箱的汽车在部分高负荷或者大坡度等工况下,常会发生冷却液从膨胀水箱内外溢的情况,不仅影响了机舱美观,而且外溢的冷却液很可能会对周围部件或线束产生有害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压式膨胀水箱及汽车,其目的是为了降低冷却液外溢导致的消耗和风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压式膨胀水箱,包括膨胀水箱本体,其中,所述膨胀水箱本体包括:
膨胀水箱内腔;
溢流补水罐内腔;以及
用于将所述膨胀水箱内腔的液体输送到所述溢流补水罐内腔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膨胀水箱内腔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补水罐内腔连接。
其中,所述膨胀水箱本体的顶部具有一与所述膨胀水箱内腔相连的压力盖,所述连接管的一端通过所述压力盖与所述膨胀水箱内腔相连。
其中,所述膨胀水箱本体的底部具有与所述溢流补水罐内腔相连的回流口,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所述回流口与所述溢流补水罐内腔相连。
其中,所述膨胀水箱本体的顶部具有一与所述溢流补水罐内腔相连的常压盖,所述常压盖连接一用于将所述溢流补水罐内腔内的液体向外溢流的溢流管。
其中,所述膨胀水箱本体的底部具有与所述膨胀水箱内腔相连的补水口接头,所述补水口接头的一端用于与膨胀水箱内腔相连,所述补水口接头的另一端用于与冷却系统回流管路相连接。
其中,所述膨胀水箱本体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膨胀水箱本体侧面的散热器出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承压式膨胀水箱。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承压式膨胀水箱在膨胀水箱的基础上增加了溢流补水罐,解决了冷却液外溢到机舱内的问题,减少了冷却液的日常损耗,降低了冷却液外溢导致的潜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承压式膨胀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承压式膨胀水箱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冷却液从膨胀水箱内外溢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承压式膨胀水箱及汽车。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压式膨胀水箱,包括膨胀水箱本体5,其中,所述膨胀水箱本体5包括:膨胀水箱内腔51;溢流补水罐内腔52;以及用于将所述膨胀水箱内腔51的液体输送到所述溢流补水罐内腔52的连接管1,所述连接管1的一端与所述膨胀水箱内腔51连接,所述连接管1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补水罐内腔52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承压式膨胀水箱在膨胀水箱的基础上在内部增加了溢流补水罐,并且所述膨胀水箱内腔51和所述溢流补水罐内腔52通过一连接管1相连,在汽车运转过程中,所述膨胀水箱中的冷却液受热膨胀,可以通过连接管1流入到溢流补水罐中,从而解决了冷却液外溢到机舱内的问题,减少了冷却液的日常损耗,并降低了冷却液外溢导致的潜在风险。
其中,所述膨胀水箱本体5的顶部具有一与所述膨胀水箱内腔51相连的压力盖2,所述连接管1的一端通过所述压力盖2与所述膨胀水箱内腔51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415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进气道清洗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调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