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4580.5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05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赵良益;陈荣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3/00 | 分类号: | E05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邦信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012 | 代理人: | 黄泽雄;金玺 |
地址: | 20120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侧门 拉手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侧门拉手拉索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当今十分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车辆在发生碰撞过程中,车门需具备足够的刚性才不会折弯,从而保证车门能正常打开。车门的内开拉手位于车身碰撞中部的传递路径上,并且采用固定装置对内开拉手的拉索进行固定安装。现有技术中所述拉索的固定装置的开关位于整个结构的靠近前端和上端的位置,为了避免所述开关由于误碰或干涉而导致的解锁问题,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保证开关与周围零件至少5mm的空间间隙,这样的需求导致开关处成为车门的贯通筋最薄弱的位置,因此导致车门刚性显著地降低,难以保证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该装置能够节省安装空间,有助于保证车门钣金的刚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拉索及拉手本体之间的锥形卡,所述拉手本体套设在所述拉索上,所述锥形卡设置在所述拉手本体的内壁和所述拉索之间,所述锥形卡的锥头部套设在所述拉手本体内的拉索上,所述锥形卡的尾部伸出所述拉手本体,所述拉索上还套设有用于按压所述锥形卡尾部的按压开关。
进一步地,所述锥头部的外壁设置有锥形引导面,所述拉手本体的内壁与所述锥形引导面相适配。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卡的尾部平行于所述拉索设置,所述锥形卡的锥头部与所述锥形卡的尾部形成一级台阶。
进一步地,所述拉手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台阶卡接的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按压开关通过固定套筒固定在所述拉索上。
进一步地,所述锥形卡的锥头部和尾部一体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拆装方便,而且由于所述固定装置处于拉手本体的内部,节省了安装空间,从而有助于增加车门扳金贯通筋的宽度,保证车门钣金的刚性,进而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在拉索1及拉手本体2之间的锥形卡3,所述拉手本体2套设在所述拉索1上,所述锥形卡3设置在所述拉手本体2的内壁和所述拉索1之间,所述锥形卡3的锥头部套设在所述拉手本体2内的拉索1上,所述锥形卡3的尾部伸出所述拉手本体2,所述拉索1上还套设有用于按压所述锥形卡3尾部的按压开关4。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汽车侧门拉手的拉索固定装置采用锥形卡3来固定所述拉手本体2和拉索1,通过锥形卡3的弹性锁死拉索1,锥形卡3与拉索1不易松脱,在需要维修拆解拉手本体2时,只需按压所述按压开关4,从而使锥形卡3的尾部进行弹性压缩变形,所述锥形卡3发生弹性变形后,从所述拉手本体2的内腔脱离,即完成拆卸的过程。可见,采用锥形卡3对拉手本体2进行固定,不但方便了拆卸,而且由于所述固定装置在整个安装结构的内侧,节省了安装空间,有效地增加了车门扳金贯通筋的宽度,从而保证了车门钣金的刚性,进而提高了车辆的碰撞安全性。
为了方便地将所述锥形卡3安装至所述拉手本体2的内壁上,如图2所示,所述锥头部的外壁设置有锥形引导面,所述锥形引导面自锥头部的末端向顶端逐渐收缩,所述拉手本体2的内壁与所述锥形引导面相适配。安装时,将所述拉索依次穿过拉手本体2和锥形卡3,并将拉索的端头放入拉杆结构中,然后,将拉锥形卡3对准拉手本体2,并将锥形卡3朝着拉手本体2方向推入,所述拉手本体2的端部沿着苏搜狐锥形卡3的锥形引导面进行滑动并逐渐对锥形卡进行压缩,直至所述锥头部完全进入所述拉手本体的内腔,即安装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泛亚汽车技术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45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门体把手以及空调冰箱一体机
- 下一篇:拉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