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容器多线引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5193.3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7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春;刘学浩;李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容器 引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程的压力容器密封领域,更具体涉及高压条件下对密闭容器的一种多线引出装置。适用于非标准引线(如多根电线同时穿越、逐次测试的单根引线粗细不均、引线外无塑料包裹)、频繁拆卸更换(如科学实验中逐次排查检测)等情况。
背景技术
在材料测试、机械加工领域往往采用多个传感器(如压力、温度、形变、声信号)对密闭容器内的试件进行观测,高压容器内部的传感器需要通过导线引出并传输至外部的数据采集系统。而高压容器内多根导线如何可靠合理地引出,是实际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针对上述高压容器内多根导线引出的技术问题,市场上已有的技术方案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1)普通的多孔引线装置,通过螺纹或卡环从外部与密闭容器连接,尽管加工方便、成本低廉,但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其引线装置的接头在频繁拆卸或高压下长期使用的情况下,因接头螺纹失效或卡环受力点疲劳损伤导致金属元件在压差作用下被高速弹出,发生严重的实验事故;2)精密的引线装置尽管技术完备、性能优越,但一般仅适用于标准直径的单根导线,由于其内部结构复杂、成本高昂、适用性差、加工周期长,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种实际情况,如多根导线引出。
发明专利“高压条件下容器的一孔多线引出技术”(申请号86103609)公开了一种一孔多线引出方案,1000MPa高压下不漏油,其中多根导线布置于圆锥面预留的导槽中,并采用密封绝缘的内外锥套密封,该锥套采用有机玻璃制成,装配时采用加温措施。该方案适用于直径较细的导线,且圆锥面预留的导槽个数精确匹配引出的导线数目,不可临时增加或减少。此外,该装置的核心密封元件—有机玻璃材质的内外锥套—安装时需要加温处理,导致该导线引出装置温度适应性不强,实际密封效果离散性大。
实用新型专利“耐高压力壳体与引线密封装置”(申请号200820089786)公开了一种高压下引线密封装置,将压力传感器的导线通过引线柱穿越金属壳体,其中引线柱与金属壳体的锥形孔采用玻璃粉烧结固定。该引线密封装置结构简单,最大问题在于采用玻璃粉烧结的连接方式不易将引线装置从高压容器上拆卸下来,频繁更换影响高压容器穿孔处的金属壳体,甚至导致整个高压容器的失效。
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引线密封装置”(申请号201220238652.5)公开了一种引线密封装置,引线体穿过金属壳体上的阶梯孔,引线体内部的圆柱形空腔与多根导线通过浇筑真空密封树脂实现密封。但问题在于引线体与金属壳体外部通过两个螺栓固定,该结构设计承压能力有限,且仍然存在螺栓元件高速弹出的安全隐患。
对于上述高压容器引线的实际问题,所述的一种高压容器多线引出装置是在反复实验测试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简易可靠的引线方式,通过压力自密封的结构设计克服了普通引线方式的安全隐患,实现了高压条件下一孔多线引出, 设计巧妙、适用范围广、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行。特别适用于仪器设备研发调试阶段多根导线引出、频繁拆卸更换、异性组件等情况,有进一步推广的商业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引线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高压容器多线引出装置。该装置结构新颖、加工方便、成本低廉、适用性强,具有一定的商业推广价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容器多线引出装置,包括需要引出高压容器的导线、硬性密封胶、柔性密封树脂、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T型引线螺栓和螺帽。
所述的多线此处描述为三根,变化范围为二至八根。
所述的高压,该多线引出装置实验测试能耐200MPa的压力,即高压容器最高围压至少为200MPa。
所述的多线引出装置可以在高压容器内可以设置一到十组。
所述的一种高压容器多线引出装置,其连接方式和功能描述如下:T型引线螺栓中间的小孔插入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并分层浇筑柔性密封树脂和硬性密封胶来填充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与小孔之间的间隙,其中柔性密封树脂实现该间隙的密封,硬性密封胶提高该间隙处承压性能。将T型引线螺栓插入高压容器的金属壳体中,在T型引线螺栓的底部采用螺帽连接(旋紧),还在T型引线螺栓与高压容器的金属壳体中间设置第一O型圈和第二O型圈,实现T型引线螺栓与高压容器的金属壳体之间间隙的密封;T型引线螺栓插入高压容器的金属壳体后,对T型引线螺栓底部采用螺帽旋紧,实现T型引线螺栓在高压容器的金属壳体中位置的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51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浸没式超滤PE管道组件
- 下一篇:焊接式隔热固定管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