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封装的压制封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5214.1 | 申请日: | 2014-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91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向磊;李刚;董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蜂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 | 分类号: | 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湖北省宜昌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锂离子电池 封装 压制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封装的压制封装设备。
背景技术
离子电池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绿色高能环保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对环境无污染、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长、自放电少等突出的优点。
化成是锂电池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化成时在负极表面形成一层钝化层: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olid electrolyte interface,简称SEI膜),SEI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电池的循环寿命、稳定性、自放电性、安全性等电化学性能,而不同的化成工艺及工序对形成的SEI膜有所不同,对电池的性能影响也存在很大差异。均一,致密的SEI膜密实的SEI膜能提升电池的综合性能(尤其是循环)。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封装的压制封装设备,应用该技术方案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封装的压制封装设备,包括:
压制平台,用于承载被压制的锂离子电池;
压板,设置在所述压制平台的正上方;
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所述压板的顶部,所述压板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升降运动;
封头装置,设置在所述压制平台的上方,所述封头装置位于所述压板外,
所述封头装置包括:连接件、以及用于压制位于所述压制平台上的锂离子电池铝塑膜进行铝塑膜热封的热压封头,所述连接件的上端连接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连接件的底部与所述热压封头连接,在第二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所述封头装置可升降运动,当所述封头装置下降时,所述热压封头与位于所述压制平台上的铝塑膜接触。
可选地,在所述热压封头的下端的至少一段呈以下形状:
在所述热压封头末端的压制面处,所述压制封头的宽度最窄,由所述末端往上变化,所述压制封头的宽度逐渐变宽。
可选地,当所述热压封头压制在所述压制平台的顶面时,所述热压封头在所述压制平台顶面形成的压制线或者所述压制线的延长线与所述压制平台顶面的两垂直正交边缘相交。
可选地,所述压板的一转角为三角形缺角,
所述热压封头位于所述缺角外,所述热压封头与所述缺角的边缘相互平行。
可选地,所述连接件由隔热材料制成。
可选地,所述热压封头的上端的宽度,大于所述热压封头下端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热压封头成上宽下窄的T形。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施例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一次化成后抽气封装的技术方案,采用本实施例二次充电化成二次抽气的技术方案,电池的循环性能更佳,电池克容量发挥更彻底。特别地,当在第一次小电流充电化成充电至3.2V后暂停,然后进行压制抽气热封后继续化成抽真空密封的技术方案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突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1中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1中提供的压制封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化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一次小电流充电化成。
采用预定的化成电流对锂离子电池进行恒流化成,至锂离子电池的电压达到3.0V为止。
其中,化成电流为不超过0.2C(即0.2*化成电池容量)的小电流。譬如,当前化成电流为0.05C,其中C代表电池容量,当前容量值为1000mA*H,则当前的电池化成电流为0.05*1000=50mA。
步骤102:压制锂离子电池的电芯体,保持电芯体被压制状态,对锂离子电池的气囊207进行抽气,密封气囊207上的抽气口,在密封时预留足够的气囊207空间。
垂直于锂离子电池的表面,压制锂离子电池。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图1所示的压制设备对锂离子电池进行压制。
作为本实施例的示意,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压制封装设备包括:压制平台201、压板202、第一驱动装置(本实施例以第一气缸203示意)、封头装置。其连接关系是压板202设置在压制平台201的正上方;第一驱动装置固定在压板202的顶部,压板202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升降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蜂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蜂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521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形器和隔离器的外壳
- 下一篇:蓄电池极板化成联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