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能够自动发出摔倒报警信号的拐杖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7024.3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25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陈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45B3/00 | 分类号: | A45B3/00;G08B2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张群峰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自动 发出 摔倒 报警 信号 拐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自动发出摔倒报警信号的拐杖。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产业却处于起步阶段。老年人需要锻炼与出行,但是由于疾病的侵扰,体能的下降,又缺少看护人跟随照顾,“行路难”问题不可避免地成为困扰着老人们及其家人的一个难题。
现有产品主要基于老年人自主意识下触发开关达到报警、求助目的。然而,这种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有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很多老人在出行中遇险时,往往处于无意识状态,没有办法触发开关发出信号,因而常常导致老年人不能及时得到救助,甚至耽误了救治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自动发出摔倒报警信号的拐杖。
本实用新型的能够自动发出摔倒报警信号的拐杖包括:杖身,杖身具有空腔;以及报警装置,报警装置置于杖身的空腔内,该报警装置包含:
能够同时输出3.3V和5V电压的直流电源;
陀螺仪传感器模块,与直流电源的3.3V输出相连,用于检测杖身倾角;
集成有声音报警器的处理器,与直流电源的5V输出相连,且与陀螺仪传感器模块相连以接收陀螺仪传感器模块检测的倾角信号并在倾角信号超出限值时控制声音报警器发出声音报警信号。
陀螺仪传感器模块可以为MPU9150九轴传感器陀螺仪。
处理器还可以集成有倾角设定值调节模块。
处理器可以为51单片机。
处理器还可以集成有无线信号发送模块。
直流电源优选为可充电电池。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判断出物体的倾斜状态,并自动做出反应。本实用新型的倾倒报警装置不需要人为地打开报警开关,只要倾斜一定程度,就能自动发出求救信号。仅采用应用广泛的51单片机和陀螺仪传感器模块便可实现以上功能,价格低廉,使用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能够自动发出摔倒报警信号的拐杖,包括:
具有杖身的拐杖,杖身具有空腔;以及报警装置,报警装置置于杖身的空腔内,该报警装置包含:
能够同时输出3.3V和5V电压的直流电源;
陀螺仪传感器模块,使用直流电源输出的3.3V的直流电作为动力,能够检测杖身的倾角;
处理器,使用直流电源输出的电压为5V的直流电作为动力,接收陀螺仪传感器模块检测的倾角信号,对倾角信号进行分析处理。
其中,陀螺仪传感器模块为MPU9150九轴传感器陀螺仪。
其中,处理器具有倾角设定值调节模块。
其中,处理器为51单片机。
其中,陀螺仪传感器模块与处理器电连接。
其中,处理器具有无线信号发送模块。
其中,所述直流电源为可充电电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发出摔倒报警信号的拐杖。
本实用新型的拐杖(未具体示出)包括具有空腔的杖身以及报警装置,报警装置置于杖身的空腔内。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报警装置包含:能够同时输出3.3V和5V电压的直流电源1;陀螺仪传感器模块2,与直流电源的3.3V输出相连,用于检测杖身倾角;以及集成有声音报警器的处理器3,与直流电源的5V输出相连,且与陀螺仪传感器模块2相连以接收陀螺仪传感器模块检测的倾角信号并在倾角信号超出限值时控制声音报警器发出声音报警信号。
直流电源可以是使用民用220V电压的电源就能够充电的充电电池,在充满电使用当中,能够同时输出3.3V和5V电压的直流电源。
陀螺仪传感器模块2使用直流电源1输出的3.3V的直流电作为动力,利用陀螺仪的传感与维持方向的特性检测陀螺仪传感器模块2的倾角,并将倾角检测信号传送给处理器3。
处理器3可以是结构简单的51单片机,与陀螺仪传感器模块2电连接,使用直流电源1输出的电压为5V的直流电作为动力。处理器3接收陀螺仪传感器模块2检测的倾角信号,在倾角信号超出限值(例如杖身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超过30度时)时控制声音报警器发出声音报警信号。
处理器3还可以另外集成有倾角设定值调节模块,以设定倾角限值。处理器3还可以另外集成有无线信号发射模块,以将报警信号发送给远程终端例如监护人的手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70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