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水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7185.2 | 申请日: | 2014-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9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梁源标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5/06 | 分类号: | H05K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秀君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水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对于防水移动终端,例如防水手机,其侧键处的密封防水至关重要。目前,某些防水终端采用侧键的导电基与外壳上的密封圈之间的过盈配合实现密封,但是这种方式的固定稳定性不高,在组装过程中容易脱落。为此,可在侧键与外壳之间增设胶纸以将两者粘贴在一起,并在组装完成之后撕掉胶纸。虽然这种方式能够防止组装脱落的问题,但却增加了工艺和部件,导致成本增大。另外,还有些防水终端通过侧键的裙边与外壳之间的过盈配合来实现侧键处的防水密封。但是这种方式使得弹性臂变形长度和空间不足,不利于手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移动终端,一方面能够有效地实现防水功能,另一方面能够提高侧键的固定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水移动终端,所述防水移动终端包括前壳、后壳以及通过所述后壳而被压装在所述前壳上的侧键,在所述侧键与所述前壳中的一者上形成有突起,所述突起朝向所述侧键与所述前壳中的另一者延伸,在所述侧键与所述前壳中的所述另一者中形成有凹入,所述突起固定到所述凹入中。
优选地,所述侧键和所述前壳中的所述一者的用于形成凹入的部分采用弹性材料形成,所述突起采用硬质材料形成。
优选地,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前壳上,所述凹入形成在所述侧键中。
优选地,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前壳的上表面上,所述凹入形成在所述侧键的面对所述上表面的下部中。
优选地,所述防水移动终端还包括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安装在所述前壳的密封孔中,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前壳的处于密封孔外侧的上表面上。
优选地,在所述前壳的上表面上形成有防缩凹槽,所述突起从所述防缩凹槽的上表面朝所述侧键延伸。
优选地,所述侧键包括位于下部的弹性缓冲构件,所述弹性缓冲构件的外周被形成为裙边,所述裙边位于所述前壳和所述后壳之间,所述凹入形成在所述裙边的面对所述突起的部分中。
优选地,所述凹入为通孔。
优选地,所述突起与所述前壳一体地形成。
优选地,所述突起的位于所述凹入中的部分的横截面尺寸小于其他部分的横截面尺寸。
优选地,所述突起形成在所述前壳的侧表面上,所述凹入形成在所述侧键的面对所述侧表面的侧部中。
优选地,所述突起与所述凹入通过粘合剂而被粘合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突起与所述凹入过盈配合。
优选地,所述突起的横截面和所述凹入的横截面均呈方形。
优选地,所述防水移动终端包括多个突起和分别与所述多个突起相配合的多个凹入。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水移动终端,通过相互配合的突起和凹入,提高了侧键的固定稳定性,降低了侧键脱落的可能性,且不会影响侧键处的防水性能。此外,不会额外地增加部件,有助于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防水移动终端的侧键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防水移动终端的侧键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侧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是现有技术中防水移动终端的侧键固定方式的示意图。
参照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防水移动终端包括前壳20、后壳30和侧键10,侧键10通过后壳30而被压装在前壳20上。
在后壳30上形成有装配孔,侧键10经该装配孔而安装到前壳20。侧键10可包括由硬质材料形成的外按压部11以及由弹性或柔性材料形成的弹性缓冲构件12。外按压部11大体上处于后壳30的装配孔中,弹性缓冲构件12为侧键10的下部分,在侧键10的加工工艺中,外按压部11与弹性缓冲构件12可通过双射注塑成型而一体地形成。弹性缓冲构件12的外周形成有裙边13,该裙边13位于前壳20与后壳30之间,并且在按压侧键10时裙边13能够在这两者之间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
前壳20的上表面21上可形成有多个防缩凹槽22,以防止前壳20厚度过大时发生缩水。如图1所示,侧键10的裙边13可大体处于防缩凹槽22的上方,从而便于具有足够的变形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广州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718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导电气密结构
- 下一篇:PCB连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