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光源板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298515.X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3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水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广泓工贸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9 | 分类号: | H01R12/79;H01R13/24;H01R13/639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光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柔性光源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柔性电路板(FPC)连接器大都由基座、翻盖、焊片和平板端子组成,基座上形成侧插孔供焊片竖直插置,焊片的下端从侧插孔伸出,基座上还形成直插孔供平板端子水平插置,平板端子的后端从直插孔伸出而前端位于直插孔中,翻盖通过枢轴铰接在基座的前端。
使用时,先将基座放置在主电路板上,借助焊片的下端和平板端子的后端焊接在主电路板上,使基座固定在主电路板上,再将柔性电路板插入直插孔的前端,翻转翻盖,翻盖压在柔性电路板上,使柔性电路板与平板端子的前端紧密接触,实现柔性电路板与主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
上述结构中,平板端子是由平板直接冲压而成,体积很小,与柔性电路板的接触面也很小,电流小,只适用于数据传输,无法适用于大电流的柔性光源板供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柔性光源板连接器,其结构简单,连接牢固,适用于大电流的柔性光源板供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柔性光源板连接器,由基座、翻盖、焊片和弹片端子组成,基座上形成侧插孔供焊片竖直插置,焊片的下端从侧插孔伸出,基座上还形成直插孔供弹片端子水平插置,弹片端子的后端为焊脚从直插孔伸出,弹片端子的中段为安装部位于直插孔中,弹片端子的前端为弹性压片从直插孔伸出,前端的弹性压片两侧还向下形成尖刺而中间向下形成凸包,翻盖通过枢轴铰接在基座的前端,翻盖上形成在盖合状态其下方对应弹性压片的下压部。
所述弹片端子的前端弹性压片对应翻盖的下压部形成平直段。
所述基座的直插孔后视呈T字形,弹片端子的后端先竖直向下再水平向后弯折形成平直焊脚,弹片端子的中段安装部向两侧形成防脱倒刺,弹片端子的前端先倾斜向下再倾斜向上弯折形成弹性压片,弹性压片侧视呈V字形,V字形的底部为平直段,平直段的两侧向下形成尖刺而中间向下形成凸包。
所述翻盖上形成在盖合状态对应弹性压片的让位槽,让位槽的后壁构成下压部。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弹片端子代替平板端子,结构简单,体积增大,配合尖刺可固定柔性光源板,凸包可增大与柔性电路板的接触面,电流大,适用于大电流的柔性光源板供电。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一(后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二(前视);
图3是基座的前视立体图;
图4是基座的后视立体图;
图5是弹片端子的俯视立体图;
图6是弹片端子的仰视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后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俯视组合立体图(翻开翻盖);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前仰视组合立体图(翻开翻盖);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翻开翻盖);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盖上翻盖);
图12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柔性光源板的前俯视图(翻开翻盖);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柔性光源板的前仰视图(翻开翻盖);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柔性光源板的前俯视图(盖上翻盖);
图15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柔性光源板和驱动板的前俯视图(盖上翻盖);
图16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柔性光源板和驱动板的剖视图(盖上翻盖)。
标号说明
基座1,侧插孔11,直插孔12,翻盖2,下压部21,让位槽22,枢轴23,焊片3,弹片端子4,焊脚41,安装部42,弹性压片43,尖刺44,凸包45,平直段46,防脱倒刺47,驱动板5,柔性光源板板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柔性光源板连接器,由基座1、翻盖2、焊片3和弹片端子4组成。
基座1上形成侧插孔11,侧插孔11可供焊片3竖直插置。基座1上还形成直插孔12,直插孔12可供弹片端子4水平插置。
焊片3竖直插置在侧插孔11中,焊片3的下端从侧插孔11伸出,以便与驱动板5焊接,用于固定基座1。
弹片端子4水平插置在直插孔12中。弹片端子4的后端为焊脚41从直插孔12伸出,弹片端子4的中段为安装部42位于直插孔12中,弹片端子4的前端为弹性压片43从直插孔12伸出,前端的弹性压片43两侧还向下形成尖刺44而中间向下形成凸包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广泓工贸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广泓工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2985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