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聚氯乙烯清洁闭环生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0289.4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55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黄明山;常喜斌;潘敬青;刘世成;陈小东;王纪锋;刘涛;钟建云;李万邦;马小龙;苗红卫;牛莉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114/06 | 分类号: | C08F114/06;C08F2/18;C08F8/22;C07C21/06;C07C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帆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34 | 代理人: | 李增朝 |
地址: | 816000 青海省海西*** | 国省代码: | 青海;6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氯乙烯 清洁 闭环 生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产品的资源综合利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氯乙烯一体化项目的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聚氯乙烯是大宗基础化工原料之一,塑料加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建材业“以塑代木”、“以塑代钢”的政策导向,促进了我国对聚氯乙烯需求旺盛。目前,聚氯乙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交通、建筑、包装、电子、医疗卫生等行业。聚氯乙烯树脂作为氯碱工业最大的有机耗氯产品,对氯碱工业的发展及其碱、氯平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聚氯乙烯生产国,随着聚氯乙烯产能的不断增加,原材料、能源消耗呈直线上升趋势,从而加剧了资源和能源的紧缺及环境污染的严重态势。
为了缓解聚氯乙烯市场供应与能源、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各种高效、环保、经济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生产方法。以资源节约、实现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模式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并纷纷采取相应的举措以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聚氯乙烯工程项目的缺陷,形成资源→生产→产品→消费→废弃物再资源化→生产→产品→消费的聚氯乙烯清洁闭环生产系统。该生产系统及方法注重各产业之间循环式组合,通过产业链的大循环,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同时,加强产业内部的小循环,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废渣的零排放。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聚氯乙烯清洁闭环生产系统,包括:氯气吸收装置、烧碱装置、氢氧化镁装置、氧化镁装置;电石装置、乙炔装置、氯乙烯(VCM)装置、PVC装置、氯化聚氯乙烯(C-PVC)装置、E-PVC装置、水泥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氯气吸收装置、烧碱装置、氢氧化镁装置、氧化镁装置顺序连接,前一装置的产物为下一装置的原料;所述电石装置、乙炔装置、氯乙烯(VCM)装置、PVC装置、氯化聚氯乙烯(C-PVC)装置、E-PVC装置也顺序连接,前一装置的产物为下一装置的原料;所述水泥装置连接所述乙炔装置,所述乙炔装置产出的电石渣可废物利用作为生产水泥的原料。
所述烧碱装置以固体原盐为原料,采用离子膜电解技术生产32%烧碱溶液、氯气(Cl2)和氢气(H2);产出的Cl2、H2经净化处理、压缩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HCl);32%的烧碱溶液部分经浓缩后制成烧碱成品,另一部分送往后续氢氧化镁装置作原料,和六水氯化镁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镁(Mg(OH)2),其副产物氯化钠(NaCl)循环利用,将做为烧碱装置盐水主要来源;生成的Mg(OH)2经过干燥后部分作为产品对外销售,部分进入经煅烧生成高纯度氧化镁(MgO);
所述烧碱装置生产的Cl2、H2经处理及压缩,采用二合一副产蒸汽的合成炉生产氯化氢供后续VCM装置合成VCM用;采用三合一合成炉生产盐酸供烧碱装置内自用;采用低压液化法生产液氯进行装置负荷调节,同时生产部分汽化氯供氯化聚氯乙烯(C-PVC)装置作原料;采用多效逆流降膜蒸发技术碱蒸发及固碱蒸发技术生产片碱;
如前所述的来自烧碱装置的32%氢氧化钠液碱做为Mg(OH)2的原料,和六水氯化镁发生反应生成Mg(OH)2,其副产物NaCl将做为烧碱装置原料主要来源,可同时实现NaOH的综合利用和副产物NaCl的循环利用;生成的氢氧化镁经过干燥后一部分作为产品对外销售,一部分进入氧化镁装置经煅烧生成MgO;
所述电石装置中,原料焦炭与石灰按一定的比例加入,反应生成电石(CaC2);
CaC2送往后续的乙炔装置,其产生的尾气用作炭材烘干和石灰窑的燃料,实现了炉气综合利用;电石装置的粉尘分类收集,并定期送至后续的水泥装置用作原料或燃料;将所述乙炔装置的电石渣、热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和炉渣、粘土等为原料,送至水泥装置生产水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02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灵芝菌种用培养发酵罐
- 下一篇:一种有机垃圾处理厌氧与好氧发酵耦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