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四分之四可拆卸哈弗卡的对接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0742.1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72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轩正龙;刘子龙;潘明旭;左国和;张洲;徐新民;李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60 | 分类号: | H01R4/60;H01R4/40;H01R4/46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温泉 |
地址: | 43500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之 可拆卸 哈弗卡 对接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称为四分之四可拆卸哈弗卡的对接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渣炉是一种利用电流通过熔渣时产生的电阻热作为热源来重熔自耗电极的设备,经其重熔的产品具有纯度高、含硫低、非金属夹杂物少等优点。随着国家建设、航空航天和国防建设对各种高品质精细钢材的需求日益增加,电渣炉的作用日益突出。
电渣炉的导电料杆是一个铜制的导体材料,其满足了从滑动碳刷到电极(自耗电极)的低阻值电流回路。导电料杆端部连接着炉体冶炼期间的消耗件电极接触铜头,该电极接触铜头用于与自耗电极连接且夹持住自耗电极。
由于在电渣炉冶炼期间最大功率熔炼电流可达25000A,因此导电料杆和电极接触铜头之间的连接方式至关重要。现有技术中,导线料杆和电极接触铜头通过内藏螺栓固定连接,然而在每次冶炼期间均要进行夹紧和松开操作,这将导致导电料杆很容易将螺栓孔滑丝,使得“电极接触铜头无法有效夹紧。如未及时发现螺栓滑丝,将会出现非常严重的拉弧事故,轻者拉坏导电料杆、接触铜头,重者钢锭报废或发生爆炸事故。所以原导电料杆和电极接触铜头连接方式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和设备发生事故隐患。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四分之四可拆卸哈弗卡的对接连接器,用于使两个管件的端面对接连接,其包括:用于夹紧待对接的第一管件的侧面的第一夹紧件;用于夹紧待对接的第二管件的侧面的第二夹紧件;以及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夹紧件和所述第二夹紧件,使所述第一管件的端面和所述第二管件的端面对接连接的锁紧件。
在如上所述的对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夹紧件包括:第一环绕部、第二环绕部和第一夹紧连接部,所述第一环绕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均沿所述第一管件的周向与所述第一管件连接,且所述第一环绕部的两端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的两端部通过所述第一夹紧连接部对接连接以形成环绕且夹紧所述第一管件的一个完整的环形;所述第二夹紧件包括:第三环绕部、第四环绕部和第二夹紧连接部,所述第三环绕部和所述第四环绕部均沿所述第二管件的周向与所述第二管件连接,且所述第三环绕部的两端部和所述第四环绕部的两端部通过所述第二夹紧连接部对接连接以形成环绕且夹紧所述第二管件的一个完整的环形。
在所述的对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环绕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的两端部中的任一所述端部均为具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部沿所述第一管件的轴向延伸,所述第二凸部沿所述第一管件的径向向外延伸;所述第三环绕部和所述第四环绕部的两端部中的任一所述端部均为具有第三凸部和第四凸部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三凸部沿所述第二管件的轴向延伸,所述第四凸部沿所述第二管件的径向向外延伸。
在如上所述的对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连接,且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三凸部和所述第四凸部连接,且为一体结构。
在如上所述的对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环绕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均为轴对称结构,且所述第一环绕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三环绕部和所述第四环绕部均为轴对称结构,且所述第三环绕部和所述第四环绕部的结构相同。
在如上所述的对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夹紧连接部和所述第二夹紧连接部均为螺栓。
在如上所述的对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管件沿其周向设置有沟槽,所述第一环绕部和所述第二环绕部均嵌入所述沟槽中;所述第二管件沿其周向设置有沟槽,所述第三环绕部和所述第四环绕部均嵌入所述沟槽中。
在如上所述的对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环绕部的靠近所述第一管件端面的一侧沿所述第一管件的轴向设置有凹台阶,所述第一环绕部通过所述凹台阶与所述沟槽卡合;所述第二环绕部、所述第三环绕部以及所述第四环绕部均设置有所述凹台阶。
在如上所述的对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锁紧件为螺栓。
在如上所述的对接连接器中,优选,所述第一管件为电渣炉的导电料杆;所述第二管件为所述电渣炉的电极接触铜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07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