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钢筒预热工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1426.6 | 申请日: | 2014-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8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洪森;温志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0 | 分类号: | B23K3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14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用钢筒 预热 工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装,特别是一种船用钢筒预热工装。
背景技术
随着造船技术的发展,船舶焊接技术在船舶制造中占有重要的主导地位。焊接质量是确保船舶建造质量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船厂的信誉和船厂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目前,在焊接生产过程中,焊接质量探伤出现问题,会导致返工次数增多,延长造船周期,增加造船成本。
以往厚板的焊接,都要求在焊前预热,大多数焊工都是拿着氧乙炔火焰对母材进行预热,而在焊接过程,由于焊缝比较长,当焊工焊接另一位置时,其他位置原预热的温度已经冷却,不得不重新进行预热,不均匀的预热容易产生局部预热温度过高或者过低,达不到预热效果,导致焊接过程层间温度难于控制。由于加热和冷却的不均匀性,以及构件本身产生拘束或外加拘束,在焊接工作结束后,在构件中总会产生焊接应力。焊接应力在构件中的存在,会降低焊接接头区的实际承载能力,产生塑性变形,严重时,还会导致构件的破坏,经常产生裂纹,增加返修工作量。
通常的加热方式都是人工用火焰枪去加热,其不利因素有:1.难以达到预热效果。并且焊接过程焊道的层间温度难控制,容易产生氢致裂纹,从而降低焊接结构的拘束度,降低焊接接头的抗裂性;2 .工人必须不停地变换位置,工人的工作量比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且定位快、预热效果好的船用钢筒预热工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用钢筒预热工装,包括并排设置的形状大小一致的圈板Ⅰ和圈板Ⅱ,所述圈板Ⅰ和圈板Ⅱ之间存在间距,圈板Ⅰ和圈板Ⅱ上穿接有多根塑料棒Ⅰ和多根塑料棒Ⅱ,该多根塑料棒Ⅰ沿圈板Ⅰ的周向均匀分布,所述塑料棒Ⅰ和塑料棒Ⅱ均呈两端小中间大的形状,塑料棒Ⅰ的两端分别穿过圈板Ⅰ和圈板Ⅱ,塑料棒Ⅰ的中段形成用于分开圈板Ⅰ和圈板Ⅱ的台阶段Ⅰ,所述塑料棒Ⅰ伸出圈板Ⅰ和圈板Ⅱ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螺母Ⅰ和螺母Ⅱ,螺母Ⅰ和螺母Ⅱ配合将塑料棒Ⅰ锁紧在圈板Ⅰ和圈板Ⅱ上,塑料棒Ⅰ的两端还分别安装有滚轮Ⅰ和滚轮Ⅱ,塑料棒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以限制滚轮Ⅰ位置的螺母Ⅲ和用以限制滚轮Ⅱ位置的螺母Ⅳ,所述圈板Ⅰ由两段半圆形铝板组成,每个半圆形铝板的两端均焊接有连接板,连接板垂直于半圆形铝板设置,连接板上焊接有便于连接板和半圆形铝板保持垂直状态的肋板,同侧的两个连接板通过螺栓紧固件锁紧,所述塑料棒Ⅰ和塑料棒Ⅱ通过导线连接有电磁感应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中,该多根塑料棒Ⅱ沿圈板Ⅰ的周向均匀分布,塑料棒Ⅱ的两端分别穿过圈板Ⅰ和圈板Ⅱ,塑料棒Ⅱ的中段形成用于分开圈板Ⅰ和圈板Ⅱ的台阶段Ⅱ。
本实用新型中,同侧的两个连接板之间设置有岩棉垫。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工装限制钢筒的位置并使用电磁感应加热器对钢筒进行加热,能够对钢筒焊接前达到预热及层间温度进行控制的效果,也能减缓焊后的冷却速度,有利于焊缝金属中扩散氢的逸出,避免产生氢致裂纹,同时也能减少焊缝及热影响区的淬硬程度,提高焊接接头的抗裂性。另外,还可降低焊后的焊接应力,降低焊接结构的拘束度,能有效避免产生焊接裂纹。钢筒焊前预热均匀、焊接过程中能很好地控制焊道层间温度,提高焊接接头质量。并且该工装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且定位快、预热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钢筒上工作时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图;
图4是图1的C向局部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14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解剖用咬骨钳
- 下一篇:高压GIS等径法兰与筒体加强型焊接坡口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