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持式接地棒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2922.3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11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敏;田云龙;韩晓翔;褚国栋;石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公司;新疆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0 | 分类号: | H01R43/0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市禾工专利代理事务所 65108 | 代理人: | 何冰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夹持 接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拆装接地线的绝缘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夹持式接地棒。
背景技术
在电气操作技术领域里,接地棒是装拆接地线最常用的绝缘工具。为保证装拆接地线的顺利进行和检修作业的安全性,要求接地棒除应有较好的绝缘强度、合理的结构型式和足够的机械强度,以保证作业时的人身安全外。还可以方便拆卸,以防止检修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误碰接地棒导致接地线脱落而发生事故。切实实现高安全、高质量、高精度的完成接地线挂接工作。
现有技术中接地棒金属端部接头多采用卡线座的结构,其包括一个U形头,在U形头设置有夹片,使用时,通过夹片夹持接地线,此种结构在挂接地接线过程中容易把接地线挂住,在移走接地棒时就比较困难,卡线座不易与接地线脱离,给停电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影响停电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便于夹持接地线接头的接地棒,同时也便于接地线接头和接地棒分离,快速实现接地线的装拆作业的夹持式接地棒。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夹持式接地棒,其包括手持杆,在手持杆开设有连杆腔。连杆腔一端封口,另一端为敞口,敞口为喇叭口,在连杆腔下部两侧开设有滑槽,滑槽外套有滑套,在两滑槽内穿有固定杆,固定杆两端与滑套固定相连,在固定杆中部连装有连接杆,连接杆上部伸入前述喇叭口内,连接杆上端设置有活连接点,活连接点上装设有对称的夹头,两夹头间装设有弹簧。
由于实施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结构简单,单人即可在高空完成对接地线的装拆作业。通过滑套的上下位移,可灵敏控制夹具的开合,从而非常便捷的完成对接地线接头的夹持或脱离。使用本申请,可有效降低接地线的工作时间,为后续作业提供充足准备时间。
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和实施例给出:
图1是夹持式接地棒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夹具与导向口结构示意图。
图例:1、连杆腔,2、滑套,3、固定杆,4、滑槽,5、连接杆,6、手持杆,7、夹具,8、接地线接头,9、活连接点,10、弹簧,11、防滑槽,12、夹头,13、导向曲面,14、限位曲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2所示,夹持式接地棒其包括手持杆6,在手持杆6开设有连杆腔1,连杆腔一端封口,另一端为敞口,敞口为喇叭口。在连杆腔1下部两侧开设有滑槽4,滑槽4外套有滑套2,在两滑槽4内穿有固定杆3,固定杆3两端与滑套2固定相连。在固定杆3中部连装有连接杆5,连接杆5上部伸入前述喇叭口内。连接杆5上端设置有活连接点9,活连接点9上装设有对称的夹头12,两夹头12间装设有弹簧。
如图2所示,夹具7即是由两夹头12组成。夹头12内表面上部为竖直的平面,其上开设有防滑槽11。夹头12外表面为向外弯曲的曲面,上部曲率小于下部曲率。
所述喇叭口内表面由三段曲面连接而成,最内段曲面向内弯曲,与夹头12外表面下部曲率相同,该段曲面为限位曲面14。中段曲面向外弯曲,最外段曲面向内且向喇叭口两侧弯曲,该段曲面为导向曲面13。前述三段曲面纵切面为W形。其中中段曲面曲率最大,最内段曲面曲率次之,最外段曲面曲率最小。
使用时,通过移动滑套2,带动连接杆5,即可改变活连接点9在手持杆6内的高度。当活连接点9位于最下时,夹头12下部完全进入限位曲面14,此时夹头12可将接地线接头8牢固夹持。随着滑套2的上移夹头12下部逐渐离开限位曲面14,在弹簧的张力下,两夹头逐渐分离,松开接地线接头8。夹头12下部脱离限位曲面14后,先滑过前述中段曲面,后两夹头12继续向外张开,直至滑套2滑至滑槽4最上部,连接杆5定位,夹头12座于导向曲面13内,以待下次夹持使用。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公司;新疆电力公司检修公司,未经国家电网公司;新疆电力公司检修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29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冷凝式换热系统组件
- 下一篇:一种新型燃气热水器防倒风防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