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驻车功能的电车变速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2959.6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6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蒋保太;王舒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保太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6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614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驻车 功能 电车 变速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驻车功能的电车变速箱。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人们对电车的品质、科技含量以及电车的安全系数日益重视。
目前,电动汽车的驻车方式唯靠手刹车装置,而传统的内燃机汽车可借发动机静态时的内阻来辅助手刹装置驻车,这是电动汽车无法做到的。尽管有些高端轿车已设变速箱驻车方式,也形式不一,但在电动汽车却没有应用的先例。况且,这些高端轿车的驻车设计复杂,且成本高,并不适合于电动汽车上使用。故目前电动汽车除手刹驻车方式外并无其它驻车措施的情况成为电动汽车的一大缺陷。尤其是在坡道停车,其安全更无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电动汽车上述技术之不足,给电动汽车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靠性强、操控简便、且成本低廉的驻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带驻车功能的电车变速箱,包括变速箱主体,在变速箱主体内有一横向设置的变速箱动力输出轴;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上设有随动盘结合键,它与随动盘的随动盘内键插接;变速箱动力输出轴尾部穿过固定盘的固定盘中孔,使固定盘和随动盘相对并平行地设置在变速箱动力输出轴上;在随动盘外侧的中心处设有拨叉槽,拨叉扣装在拨叉槽内;拨叉的顶端上有一拨叉孔,拨叉孔上插装一根顶端伸出变速箱主体壳体的拨叉轴及联接点;随动盘内侧临近外缘处固定设置有卡块;固定盘的内侧形成为凹形的内腔,与所述的随动盘上的卡块相对应;固定盘上还设有径向的滚柱孔,滚柱孔内插装有滚柱。
卡块有两个,为轴对称设置。
在固定盘的外缘表面设有一圈卡簧槽,卡簧槽内装有卡簧。
滚柱顶端被卡簧束缚住,顶紧在固定盘中间部位。
固定盘用固定盘固定螺栓固装在变速箱主体的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是,采用这种具有驻车功能的电车变速箱,有效地解决了电动汽车的驻车安全问题。即使电动车停在坡道上,没有手刹车该驻车装置也能确保车辆不会移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造价低廉,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随动盘示意图,
图3为固定盘示意图,
图4为变速箱动力输出轴示意图。
图中:
1为变速箱主体,2为卡块,3为拨叉,4为拨叉孔,5为拨叉轴及联接点,6为固定盘,7为滚柱,8为卡簧.9为固定盘中孔,10为变速箱动力输出轴,11为滚柱孔,12为随动盘结合键,13为固定盘固定螺栓,14为拨叉槽,15为随动盘,16为卡簧槽,17为随动盘内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带驻车功能的电车变速箱,包括安装有驻车功能构件的变速箱主体1,其驻车功能构件的结构是:在变速箱主体1内有一横向设置的变速箱动力输出轴10,变速箱动力输出轴10上设有随动盘结合键12,它与随动盘15的随动盘内键17插接。变速箱动力输出轴10尾部穿过固定盘6的固定盘中孔9,使固定盘6和随动盘15相对并平行地设置在变速箱动力输出轴10上。在随动盘15外侧的中心处设有拨叉槽14,拨叉3扣装在拨叉槽14内。拨叉3的顶端上有一拨叉孔4,拨叉孔4上插装一根顶端伸出变速箱主体1壳体的拨叉轴及联接点5。随动盘15内侧(即相对于固定盘6的一侧)临近外缘处固定设置有卡块2,卡块2有两个,为轴对称设置。固定盘6的内侧(即相对于随动盘15的一侧)形成为凹形的内腔,与所述的随动盘15上的卡块2相对应。在固定盘6的外缘表面设有一圈卡簧槽16,卡簧槽16内装有卡簧8。固定盘6上还设有径向的滚柱孔11,滚柱孔11内插装有滚柱7,滚柱7顶端被卡簧8束缚住,顶紧在固定盘6中间部位。固定盘6用固定盘固定螺栓13固装在变速箱主体1的壳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作用原理是:当向变速箱主体1外拉动拨叉轴及联接点5时,随动盘15向固定盘6移动,将卡块2插入固定盘6内腔,可转动的随动盘15及卡块2则被静止的滚柱7卡住起到驻车作用。而当拨叉轴及联接点5向变速箱主体1内推进时,所述的拨叉3便拨动随动盘15及卡块2脱离可轴向滚动的滚柱7,解除驻车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保太,未经蒋保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29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