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安型同步电动机旋转整流盘控制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7823.4 | 申请日: | 2014-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32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铭瑞欣科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1/00 | 分类号: | H02K11/00;H02M7/00;H02P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安型 同步电动机 旋转 整流 控制 模块 | ||
1.一种增安型同步电动机旋转整流盘控制模块,包括壳体(1),壳体(1)内部设置有空腔,壳体(1)顶端开口,在壳体(1)底端的两侧位置开设有固定安装孔(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脉冲触发板(2)、电源板(3)、主控制板(4)、固态继电器(5)和多个电源变压器(6),在空腔底部固定安装有散热器(9),在散热器(9)顶端安装有脉冲触发板(2)、固态继电器(5)和多个电源变压器(6),脉冲触发板(2)上设置有脉冲触发电路,在电源变压器(6)和脉冲触发板(2)的上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有主控制板(4),主控制板(4)上设置有投励控制电路和启动电路,主控制板(4)上方沿水平方向设置有电源板(3),电源板(3)上设置有稳压电路,电源板(3)顶端安装有电源板用散热器(17),在壳体(1)的前端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接线柱A、第二接线柱B、第三接线柱C、第四接线柱RF、第五接线柱KQg、第六接线柱Ag、第七接线柱Bg、第八接线柱Cg、第九接线柱L1和第十接线柱L2,稳压电路和脉冲触发电路的信号接收端分别与电源变压器(6)的输出端连接,稳压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投励控制电路的信号接收端连接,投励控制电路的信号输出端与启动电路的信号接收端连接,第一接线柱A、第二接线柱B和第三接线柱C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分别与电源变压器(6)的信号接收端连接,第四接线柱RF、第五接线柱KQg和第九接线柱L1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分别与启动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六接线柱Ag、第七接线柱Bg和第八接线柱Cg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分别与脉冲触发电路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第十接线柱L2位于壳体(1)内部的一端与主控制板(4)上投励控制电路的信号接收端连接,在壳体(1)内部的空腔中浇注不饱和环氧树脂(22),不饱和环氧树脂(22)充满壳体(1)内部空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安型同步电动机旋转整流盘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长方体形结构,在壳体(1)底端的两侧位置分别焊接有固定板(7),每个固定板(7)两端分别开设有固定安装孔(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安型同步电动机旋转整流盘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9)顶端的前部通过第二螺钉(10)固定安装有固定支架(11),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脉冲触发板(2)通过第三螺钉(12)安装在固定支架(11)上,散热器(9)顶端的后部位置设置有多个电源变压器(6),散热器(9)顶端的后部位于电源变压器(6)右侧的位置固定安装有固态继电器(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安型同步电动机旋转整流盘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变压器(6)的数量为三个,三个电源变压器(6)分别通过底部的第一固定架并排安装在散热器(9)顶端,在三个电源变压器(6)的外侧中间位置设置有绝缘带(13),电源变压器(6)的顶端与脉冲触发板(2)的顶端位于同一平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安型同步电动机旋转整流盘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板(4)为矩形结构,主控制板(4)的四个角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在第一通孔中分别设置有绝缘胶木柱(14),在每个第一通孔处都对应设置有第二固定架(15),第二固定架(15)底端设置有水平固定片,在水平固定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四个绝缘胶木柱(14)的底端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通过绝缘胶木柱(14)将第二固定架(15)的底端与主控制板(4)连接在一起,第二固定架(15)顶端设置有挂钩(16),四个挂钩(16)固定在壳体(1)顶端开口处的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安型同步电动机旋转整流盘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板(3)为矩形结构,电源板(3)的四个角上分别开设有第三通孔,四个第三通孔分别与对应的四个绝缘胶木柱(14)的顶端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安型同步电动机旋转整流盘控制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前端侧壁下部并排开设有八个第四通孔,壳体(1)的前端侧壁上部并排开设有两个第四通孔,在每个第四通孔中都设置有导电铜杆(18),导电铜杆(18)一端伸入壳体(1)内部,另一端位于壳体(1)外部,在位于壳体(1)内部的导电铜杆(18)上依次安装绝缘接线柱(19)和第一螺母(20),第一螺母(20)将绝缘接线柱(19)压紧在壳体(1)的内壁上,在位于壳体(1)外部的导电铜杆(18)上安装有绝缘壳(23),绝缘壳(23)前端开口,绝缘壳(23)的后端伸入第四通孔内,位于壳体(1)外部的导电铜杆(18)的端部安装有第二螺母(21)并位于绝缘壳(23)内部,位于壳体(1)的前端侧壁下部的八个导电铜杆(18)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接线柱A、第二接线柱B、第三接线柱C、第四接线柱RF、第五接线柱KQg、第六接线柱Ag、第七接线柱Bg和第八接线柱Cg,位于壳体(1)的前端侧壁上部的两个导电铜杆(18)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九接线柱L1和第十接线柱L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铭瑞欣科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铭瑞欣科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782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功率紧凑型双馈中型电机绕组的嵌接线结构
- 下一篇:一种粉煤热解窑用调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