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温润滑油性能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8075.1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81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郑鹏;喻九阳;郑小涛;林纬;叶萌;龚程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王淳景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润滑油 性能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一种高温润滑油性能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润滑油是用在各种类型汽车、机械设备上以减少摩擦,保护机械及加工件的液体或半固体润滑剂,主要起润滑、冷却、防锈、清洁、密封和缓冲等作用。
高温润滑油,如高温轮带油、高温链条油,是以合成基础油配以高性能添加剂,调制而成的无灰合成酯型高温链条润滑剂,不含能够形成固体残留物的物质,主要用于环境温度经常达260℃的轴承、链条、滑轨及齿轮等的润滑,某些型号的高温轮带油甚至可以应用于温度高达600℃的任何工应领域中设备的润滑。因此,我们可以甄选出一些工作温度超过650℃的高温润滑油作为高温阀门检测试验的高温流体介质,但是,目前实验室还没有专门的装置用于测试高温润滑油的加热和冷凝性能,以至于不能准确快速的选出优良的产品作为用于科学实验的高温流体介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润滑油性能测试装置,它成本低廉、体积小、便于操作,可以测试高温润滑油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比热容等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高温润滑油性能测试装置,包括试验容器、储油罐、加热器和冷凝系统,所述储油罐的底部通过第一管道与试验容器连接,所述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油泵,所述试验容器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试验容器内,所述试验容器的水平高度大于冷凝系统的高度,所述试验容器的底部通过第二管道与冷凝系统连接,所述第二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所述冷凝系统通过第三管道与储油罐连接,所述第三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油泵。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搅拌系统,所述搅拌系统包括电机、联轴器、搅拌轴和搅拌器,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连接,所述搅拌轴的底部固定设置有搅拌器,所述搅拌器设置在试验容器内。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装置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一油泵、第二油泵、加热器、截止阀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冷凝系统包括水槽、以及设置在所述水槽内的蛇形管,所述蛇形管的一端与第二管道连接,另一端与第三管道连接。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油泵为齿轮油泵,所述第二油泵为耐高温油泵。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试验容器包括圆筒、设置在所述圆筒上方的端盖、以及设置在所述圆筒外周的保温层,所述圆筒由不锈钢制作,所述保温层由硅酸铝制作。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加热器包括螺旋电加热盘。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向储油罐内注入待选的高温润滑油,然后通过第一油泵将高温润滑油通过第一管道输送至试验容器中,启动加热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得出高温润滑油在加热过程中的最高温度,然后关闭加热器,待高温润滑油冷却至一定温度后,打开截止阀,利用试验容器和冷凝系统之间的液位差,使得高温润滑油顺利流入冷凝系统中,并与冷凝系统中的冷却液体(一般为水)产生热交换以进行冷却,然后关闭截止阀,通过第二油泵将冷却后的高温润滑油通过第三管道输送回储油罐,以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体积小、便于操作,可以准确快速的测试高温润滑油的加热和冷却性能,以获得其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比热容等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搅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试验容器;2-水槽;3-蛇管;4-截止阀;5-进水口;6-排气口;7-出水口;8-温度传感器;9-加热器;10-控制系统;11-第一油泵;12-储油罐;13-进油口;14-第二油泵;15-电机;16-联轴器;17-搅拌器;18-搅拌轴;20-第一管道;21-第二管道;22-第三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一种高温润滑油性能测试装置,包括试验容器1、储油罐12、加热器9和冷凝系统,试验容器1、冷凝系统和储油罐12均采用钢架支撑并固定在水泥地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80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