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通风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8354.8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695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25/08 | 分类号: | F28F25/08 |
代理公司: | 长沙新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10 | 代理人: | 李由 |
地址: | 4100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 通风 冷却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通风冷却塔技术,具体涉及冷却塔填料支撑梁的优化和冷却塔节能。
技术背景
对于传统机械通风冷却塔,淋水填料布置在砼结构横梁顶上,它一般负责冷却塔70%左右的热量交换,是冷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淋水填料断面配风的均匀性直接关系到冷却塔的降温效果。但传统机械通风冷却塔,在进风口内侧会产生涡流区域,使得淋水填料的配风不均匀,对冷却塔有负面效果。
传统砼框架结构机械通风冷却塔见图1,在支撑外梁1和支撑内梁2上布置淋水填料支架12,在淋水填料支架12上放置淋水填料3。淋水填料3为多层,一般分为3层,每层高为H7。对于大型砼框架结构,一般支撑外梁1和支撑内梁2的高度均为0.6~0.75m。已有技术中,支撑外梁1和支撑内梁2的横截面均为矩形,在风机11的作用下,在进风口17处有风进入,并在支撑外梁1内侧和支撑内梁2内侧形成涡流区域9。由于涡流区域9的形成,使得淋水填料3的进风量大大减少,淋水填料3的配风均匀性差,冷却塔冷却效果就差。进水主管5的中心标高H2=H1+H4+3×H7+H3+H5。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机械通风冷却塔,对传统填料砼结构横梁进行优化,达到改善填料下部气流,提高配风均匀性和冷却效果,以降低进塔水管的高度,达到节能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机械通风冷却塔,在支撑外梁和支撑内梁上布置淋水填料支架,在淋水填料支架上放置多层淋水填料,淋水填料上设置进水主管、配水管和喷头,其特征在于:支撑内梁的下部两侧设置凸出部分,支撑内梁的横截面为倒“T”型;支撑外梁的下部一侧设置凸出部分,支撑外梁的横截面为 “L”型;在支撑内梁和支撑外梁下部的凸出部分上方放置淋水填料支架。
“T”型支撑内梁即在传统矩形截面支撑内梁下部两侧设置凸出部分,用于支撑淋水填料支架;“L”型支撑外梁即在传统矩形截面支撑外梁下部一侧设置凸出部分,用于支撑淋水填料支架。而传统支撑内梁和支撑外梁支撑淋水填料支架的部位为支撑梁顶部。在风机作用下,由于受到传统支撑梁全高的影响,会形成涡流区域,涡流区域内的填料无风进入,故而影响冷却塔冷却效果。由于“T”型支撑内梁和“L”型支撑外梁可以在梁下部支撑淋水填料支架,进风基本不会受到支撑梁高的影响,不会形成涡流区域,所有填料能得到均匀的风量,故而冷却塔冷却效果好。
所以,实用新型中填料的配风量较已有技术中要均匀,实用新型技术冷却效果好。
实用新型在不影响支撑内梁和支撑外梁结构强度和塔体尺寸的情况下,改变支撑内梁和支撑外梁型式,则能既消除淋水填料下部涡流区域,提高配风均匀性和冷却效果,又能降低进塔水管的高度,达到节能的目的。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优点:第一,避免在淋水填料下方形成涡流区域,淋水填料配风均匀性明显优于传统方案,冷却效果好;第二,可以降低冷却塔进水管的高度(一般降低高度0.5~0.6m),对于大型循环水站有一定的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砼框架结构冷却塔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塔剖面图。
图3为实用新型支撑内梁和支撑外梁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中:1-支撑外梁,2-支撑内梁,3-淋水填料,4-维护结构,5-进水主管,6-配水管,7-喷头,8-减速器,9-涡流区域,10-进风口,11-风机,12-淋水填料支架,13-收水器,14-风筒,15-主梁。H1-淋水填料支撑梁下缘标高;H2-传统砼框架结构机械通风冷却塔进水主管标高;H3-进水主管中心线与淋水填料的高差;H4-淋水填料支架的高度;H5-支撑外梁高度;H6-实用新型进水主管标高;H7-单层淋水填料高度;H8-淋水填料底部与支撑外梁顶部高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2,机械通风冷却塔,在支撑外梁1和支撑内梁2上布置淋水填料支架12,在淋水填料支架12上放置3层淋水填料3,淋水填料3上设置进水主管5、配水管6和喷头7,支撑内梁2的横截面为倒“T”型;支撑外梁1的横截面为 “L”型,其上预埋埋件,用于固定淋水填料支架12,在淋水填料支架12上布置3层淋水填料3,每层高H7。
如图3,支撑外梁1的横截面为 “L”型,支撑内梁2的横截面为倒“T”型。支撑外梁1的两端和支撑内梁2的两端与主梁1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轻工业长沙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83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用防掉落箭台
- 下一篇:一种可预防蓄热体短路的蓄热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