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C产品的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09854.3 | 申请日: | 2014-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4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林雲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和成欣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3 | 分类号: | H05K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产品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外壳,尤指一种结合在电子、通讯及电脑产品外表面的3C产品的外壳。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市面上已有利用树脂将纤维片定型为一纤维板,再结合于一基板上以制成3C产品面板的技术,使减轻3C产品的重量与厚度。然而,利用上述方式所成型的面板与基板二者的材质并不相同,虽然可通过黏贴的方式结合,但二者之间的结合力量并不稳固,容易在长久使用之后,因胶剂的黏着力减弱,使面板与基板分离。
因此,即有业者考虑直接以模内射出的方式,将一塑胶框射出成型于一已硬化纤维板的周缘,以降低材料及生产作业成本,并克服面板与基板分离的问题。但由于传统注塑成型的塑胶框存在有应力,且塑胶与纤维板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塑胶框由射出高温冷却之后,即容易因变形而拉扯纤维板,使纤维板产生扭曲现象。而针对此种问题,主要是在射出前的塑料内加入粉碎的纤维以改善此种现象,但由于射出产品的表面不仅粗糙,也无法完全改善变形的状况,故不适合作为精致3C产品的面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提供一种3C产品的外壳,通过在盖板的外周缘的任两个相对应侧边设有至少两个相邻区块的结构,能解决现有纤维板的外周缘以射包方式成型塑胶框,因塑胶框冷却缩收而使纤维板扭曲变形的问题,以降低塑胶框的变形量,使产品外壳具有平整且精细的表面,并确保品质。
为达上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3C产品的外壳包括一盖板、一第一侧板、一第二侧板、一第三侧板以及一第四侧板。其中,该盖板具有相对应的第一侧边及第三侧边;第一侧板结合于盖板的第一侧边上,第一侧板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一区块,以使第一侧板的扭曲变型量减少;该第二侧板结合于该盖板的第二侧边上;该第三侧板结合于盖板的第三侧边上,第三侧板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三区块,以使第三侧板的扭曲变型量减少;而该第四侧板结合于该盖板的第四侧边上。
实施时,该盖板为碳纤或玻璃纤维的类的纤维板。
实施时,该盖板的第二侧边及第四侧边相对应,第二侧板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第二区块,以使第二侧板的扭曲变型量减少;第四侧板包括至少两个相邻的第四区块,以使第四侧板的扭曲变型量减少。
实施时,该至少一第一区块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该至少一第三区块的顶面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盖板的外周缘的任两个相对应侧边设有至少两个相邻区块的结构,能解决现有纤维板的外周缘以射包方式成型塑胶框,因塑胶框冷却缩收而使纤维板扭曲变形的问题,以降低塑胶框的变形量,使产品外壳具有平整且精细的表面,并确保品质。
为便于对本实用新型能有更深入的了解,兹详述于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两个第一区块及两个第三区块之间分别具有间隔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3C产品的外壳1;盖板2;第一侧边21;第二侧边22;第三侧边23;第四侧边24;第一侧板3;第一区块31;第二侧板4;第二区块41;第三侧板5;第三区块51;第四侧板6;第四区块61。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3C产品的外壳1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盖板2、一第一侧板3、一第二侧板4、一第三侧板5以及一第四侧板6。
该盖板2为长方形纤维板,实施时,该盖板2亦可为其他具有对称侧边的几何外形纤维板。该纤维板为多个重叠的纤维片经预浸树脂之后,经加热、加压以使树脂硬化后而成。该纤维片为多条碳纤维,或为多条玻璃纤维、石英纤维、尼龙纤维、棉纱纤维或克维拉纤维等人造纤维混编或单向纤维组合而成。该盖板2硬化成型之后,具有连续性的第一侧边21、第二侧边22、第三侧边23及第四侧边24,第一侧边21及第三侧边23相互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和成欣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和成欣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098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性能精密微波转接器
- 下一篇:一种支持并发通讯的串口数据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