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电瓶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0476.0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3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吴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普尔尼机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王凯音 |
地址: | 317516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电瓶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电瓶充电器。
背景技术
由于使用要求,常见电瓶充电器的输入电缆和输出电缆一般设计得很长,当充电器不使用时,往往会被随意的放在一边,这会带来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容易导致连接在输出电缆顶端的充电夹损坏;另一方面,各种电缆线集中在一起,线束混乱,容易出现相互缠绕、甚至打结的现象,因此再次使用前需要先将电缆线进行分离整理才能正常使用,费时费力,带来极大不便。针对前者,现有的做法是将电缆线缠绕在充电器外部或者设有充电夹专用挂钩,但两者均不能解决上述的电缆线缠绕打结的问题。当再次充电时,需要逐一对电缆线进行梳理,相当复杂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缠绕、易于理线的新型电瓶充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电瓶充电器,包括壳体、自壳体输入口延伸出的一根输入电缆线以及自壳体输出口延伸出的两根输出电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电缆线上穿设有若干个一号线扣,所述两根输出电缆线上穿设有若干个二号线扣;
所述一号线扣内开设有一个供输入电缆线穿插的一号通孔,一号线扣侧壁上连接有一号吸盘,所述一号线扣与输入电缆线滑动连接;
所述二号线扣包括有两个分别与两根输出电缆线外径相适配的二号通孔和一个固定在二号线扣外侧壁的二号吸盘;所述输出电缆线贯穿二号通孔,且与二号线扣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号通孔和二号通孔的内壁上设有防滑螺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号通孔的内径为输入电缆线外径的1.05-1.35倍;所述二号通孔的内径为输出电缆线外径的1.05-1.35倍。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一号线扣、二号线扣均采用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自由滑动套设在两根输出电缆外的多个二号线扣,可方便梳理相互缠绕的输出电缆,避免随意放置时易缠绕打结、理线难的问题;且借助一号线扣和二号线扣将整根电缆分为多段式,并利用吸盘迂回吸附在充电器壳体外壁上,具有持久稳固的吸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结构小巧,操作方便,正常使用时,只需依次拔下吸盘、滑动线扣至电缆最末端处,实现两根输出电缆线的轻松分离;且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二号线扣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二号线扣沿A-A的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新型电瓶充电器,包括有壳体1、自壳体1输入口延伸出的一根输入电缆线2以及自壳体1输出口延伸出的两根输出电缆线3。所述输入电缆线2上穿设有若干个一号线扣4,所述两根输出电缆线3上穿设有若干个二号线扣7。
所述一号线扣4内开设有一个供输入电缆线2穿插的一号通孔5,一号线扣4侧壁上连接有一号吸盘6,所述一号线扣4套设在输入电缆线2外,与输入电缆线2滑动连接,一号线扣4可沿输入电缆线2相对滑动。其中,所述的一号通孔5的内壁上设有防滑螺纹10,以增加与输入电缆线2之间的摩擦,避免一号线扣4在输入电缆线2上随意滑移。但为了便于在需要时能够顺利滑动,一号通孔5的内径应设为输入电缆线2外径的1.05-1.35倍。
如图2所示,所述二号线扣7包括有两个分别与两根输出电缆线3外径相适配的二号通孔8和一个固定在二号线扣7外侧壁的二号吸盘9。所述输出电缆线3贯穿二号通孔8,且与二号线扣7滑动连接。两根输出电缆线3分别对应穿设在二号线扣7上的两个二号通孔8内,二号线扣7可沿着输出电缆线3相对滑动。其中,所述二号通孔8的内径为输出电缆线3外径的1.05-1.35倍。同时,为了增加其与输出电缆线3之间的摩擦力,二号通孔8的内壁上同样设有防滑螺纹1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号线扣4和二号线扣7均采用橡胶制成,不仅成本低廉,加工方便,易于获取,而且质地较软,滑动过程中不会对电缆线造成任何损坏,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普尔尼机电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普尔尼机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04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