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送器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0678.5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76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黄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1/24 | 分类号: | G01D11/24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田申荣 |
地址: | 200072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送器 壳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测量仪表,尤其涉及一种变送器壳体。
背景技术
变送器(transmitter)变送器属于测量仪表领域,是把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变为可被控制器识别的信号(或将传感器输入的非电量转换成电信号同时放大以便供远方测量和控制的信号源)的转换器。传感器和变送器一同构成自动控制的监测信号源。不同的物理量需要不同的传感器和相应的变送器。变送器的种类很多,用在工控仪表上面的变送器主要有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流量变送器、电流变送器、电压变送器等等。
现有变送器通常会存在内部穿线不便、接线困难、从视窗读取数据不便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送器壳体,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内部穿线不便、接线困难、从视窗读取数据不便等缺陷。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变送器壳体,其中,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内具有一腔体,一传感器孔开设在所述腔体的下方;一电缆线孔开设在所述底座的侧壁上;一内部模块安装在所述腔体内;所述底座上表面上还安装有一盖体,所述盖体上设有一视窗。
如上所述的变送器,其中,所述传感器孔下方安装有一传感器。
如上所述的变送器,其中,所述内部模块具有一内部穿线孔,所述传感器孔与所述腔体之间具有一引线结构,所述引线结构的一端与所述传感器孔连通,所述引线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内部穿线孔连通,所述传感器导线穿过所述传感器孔、所述引线结构、所述内部模块的内部穿线孔与所述内部模块的接线端连接。
如上所述的变送器,其中,所述引线结构为一中空的圆台结构。
如上所述的变送器,其中,所述盖体上设有一视窗。
如上所述的变送器,其中,所述底座的上端面倾斜。
如上所述的变送器,其中,所述视窗所在的平面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所在的平面平行。
如上所述的变送器,其中,所述底座具体为一空心的半球形底座。
如上所述的变送器,其中,所述盖体具体为一空心半球形盖体。
如上所述的变送器,其中,所述内部结构的电缆线接口设置在所述内部结构的上表面上,一电缆线穿过所述电缆线孔与所述电缆线接口相连接。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部穿线不便、接线困难、从视窗读取数据不便等缺陷,将内部模块设置在中空的底座内,并且在底座上开设开孔,便于进行穿线和接线的操作,在底座上设置盖体,并且在盖体上设置视窗,从而便于进行读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送器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变送器的结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送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送器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变送器的结构俯视图,一种变送器壳体,其中,包括:一底座2,底座2上表面内具有一腔体,一传感器孔7开设在腔体的下方;一电缆线孔6开设在底座2的侧壁上;一内部模块安装在腔体内;底座2上表面上还安装有一盖体1,盖体1上设有一视窗3。
本实用新型的传感器孔7下方安装有一传感器8。
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模块具有一内部穿线孔,传感器孔7与腔体之间具有一引线结构9,引线结构9的一端与传感器孔7连通,引线结构9的另一端与内部穿线孔连通,传感器8导线穿过传感器孔7、引线结构9、内部模块的内部穿线孔与内部模块的接线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模块靠近所述电缆线孔6的一侧具有用于电缆线穿过的空隙。
本实用新型的引线结构9为一中空的圆台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盖体1上设有一视窗3。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2的上端面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2倾斜的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设定,本实用新型的底座2倾斜角度可以为25°。
本实用新型的视窗3所在的平面与底座2的上端面所在的平面平行。
本实用新型的底座2具体为一空心的半球形底座2。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的盖体1具体为一空心半球形盖体1,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半球形结构组合成一球形结构增强了相关结构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内部模块4的电缆线接口设置在内部模块4的上表面上,一电缆线5穿过电缆线孔6与电缆线接口相连接,设置在内部模块4的上表面上使得使用者可以在盖体1打开的情况下方便地进行接线。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内部穿线不便、接线困难、从视窗读取数据不便等缺陷,将内部模块设置在中空的底座内,并且在底座上开设开孔,便于进行穿线和接线的操作,在底座上设置盖体,并且在盖体上设置视窗,从而便于进行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自动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06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