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双单向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0934.0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19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柳国立;王睿智;刘正勇;张蒙;吴贵荣;葛海龙;韩俊楠;张国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0 | 分类号: | F01M13/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春市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单向阀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双单向阀结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适用于增压汽油机。
背景技术
曲轴箱的压力值是国家法规强制要求,并有限制范围的。对于采用增压技术的汽油机来说,控制曲轴箱压力需要两根配有单向阀的管路分别通向增压器前端和进气歧管。在大负荷工况下,由于进气歧管为正压,分离后的曲轴箱内气体应流入增压器前端,此时采用单向阀将到进气歧管一路封死;在小负荷工况下进气歧管为负压,分离后的曲轴箱内气体应流入进气歧管,此时采用单向阀将增压器前一路封死。很多增压汽油机都采用两个独立的单向阀来实现气体流向的转换,这样布置时需要各自用管路连接及固定,布置困难,装配公艺性差;还有些采用集成式双单向阀,但是设计的结构复杂、工艺性差,且流阻大,不能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控制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双单向阀结构,将两个单向阀集成一体,形成一体的双单向阀;在实现气体流向转换的同时,减少了连接管路,从而简化了布置难度,提高了装配工艺性,同时有利于提高曲轴箱通风系统的可靠性,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双单向阀结构,由顶部单向阀、轴向单向阀、基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基体成管状,顶部单向阀固定连接在基体上方,轴向单向阀与基体一端固定连接,顶部单向阀与进气歧管,轴向单向阀另一端与增压器前端连接,顶部单向阀、轴向单向阀与基体的连接处均有三个扇形通气孔和膜片。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省略了联接管路,简化了布置难度,提高了装配工艺性,同时也对基体做了特殊设计从而提高了正向流通性和逆向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基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一种新型双单向阀结构,由顶部单向阀1、轴向单向阀2、基体3组成,其特征在于:基体3成管状,顶部单向阀1固定连接在基体3上方,轴向单向阀2与基体3一端固定连接,顶部单向阀1与进气歧管,轴向单向阀2另一端与增压器前端连接,顶部单向阀1、轴向单向阀2与基体3的连接处均有三个扇形通气孔4和膜片5。
顶部单向阀1和轴向单向阀2通过超声波焊接工艺与基体3集成一体,在发动机运转时,曲轴箱窜气通过基体3进入双单向阀总成,在大负荷工况下,顶部单向阀1的膜片5关闭,曲轴箱气体通过轴向单向阀2,流向增压器前端,在小负荷工况下,轴向单向阀2的膜片关闭,曲轴箱气体通过顶部单向阀1流向进气歧管。
如图2所示,基体3与顶部单向阀1和轴向单向阀2的连接处均有三个扇形通气孔4,扇形通气孔4在保证逆向密封性的同时降低顶部单向阀1和轴向单向阀2的气体流通阻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09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前端附件皮带轮系
- 下一篇:一种基于PLC的瓦斯输送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