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渐变腔室风刀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1306.4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540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1 |
发明(设计)人: | 巢芳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光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21/00 | 分类号: | F26B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4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渐变 腔室风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刀,特别是一种渐变腔室风刀。
背景技术
太阳能电池片或P.C.B设备厂家在设备的烘干和产品表面排水单元采用的风刀是单排孔式、多排孔式或槽状,这种风刀由于存在风力发散的缺点,且部分区域无法被完全吹干而导致出现水痕。
另德国Schmid使用的是海绵滚轮挤压式排水,该方式无法将水排尽易脏,且需定期更换,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太阳能电池设备用风刀风力发散,以及维护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渐变腔室风刀,包括腔体、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主腔体和风向引导腔体,风向引导腔体内腔容积沿主腔体向出风口渐变减小,主腔体沿远离进风口的方向内腔容积渐变增大。
作为优化,所述进风口设置于主腔体上,出风口设置与风向引导腔体上。
作为优化,所述风向引导腔体内等距设置截面充满风向引导腔体的框架塞块。
作为优化,所述框架塞块通过定位螺栓固定在风向引导腔体上。
工作原理:与传统打孔式风刀不同,本实用新型由于自进风口到出口风采用渐变设计,在出风口的各处均可能取得接近的风力大小。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与传统打孔式风刀不同,本实用新型由于自进风口到出风口采用渐变设计,在出风口的各处均可能取得接近的风力大小,不会产生水痕问题从而减小产品加工中不良率,在风向引导腔室中采用截面充满风向引导腔体的框架塞块,保证了腔体内部不变形,节约了维护成本,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风刀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图;
图4为现有的风刀风力配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风力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一种渐变腔室风刀,包括腔体、进风口1和出风口2;所述腔体包括相互连通的主腔体3和风向引导腔体4,风向引导腔体4内腔容积沿主腔体3向出风口2渐变减小,主腔体3沿远离进风口1的方向内腔容积渐变增大。所述进风口1设置于主腔体3上,出风口2设置与风向引导腔体4上。所述风向引导腔体4内等距设置截面充满风向引导腔体4的框架塞块5。所述框架塞块5通过定位螺栓6固定在风向引导腔体4上。
如图2中提取的两个截面可看出主腔体3沿远离进风口1的方向内腔容积渐变增大。
如图1所示传统打孔式风刀,图4中所示是传统打孔式出风口风力配置示意图,图中B点在两孔的中间,其风力明显低于A点和C点,导致B点的液体无法排尽而产生水痕。
如图5所示为本使用新型的风刀出风口的风力配置状态示意图,与传统打孔式风刀不同,其在出风口的各处均可能取得接近的风力大小,不会产生水痕问题从而而减小产品加工中不良率,降低生产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光伏有限公司,未经国电光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130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感应台灯电路
- 下一篇:一种LED灯的调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