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热解污染土壤的热搅拌窑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1652.2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46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B01J19/18;B01F7/20;B01F15/06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污染 土壤 搅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热解污染土壤的热搅拌窑。
背景技术
我国在处理危险废物和污染土壤时大多采用焚烧技术,其工艺简单,实施方便,但焚烧直接破坏了土壤本身的性质,使土壤丧失原有的功能,并且能耗较高,一部分燃烧产物容易产生大气污染。相比焚烧技术而言,热解析技术通过加热方式分离土壤中的污染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使用热解析方式时,由于所用温度不太高,如果污染土壤还是静止的,则热量很难均匀透达各部分污染土壤,其处理效率也较低,而供热设备一般是用热管道缠绕反应窑,整体结构分散臃肿庞大,所以目前急需一种可以将供热设备与反应窑集合在一起,并且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热解污染土壤的热搅拌窑。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热解污染土壤的热搅拌窑,包括窑体,所述窑体为双层侧壁结构,分为内侧壁和外侧壁,所述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形成通热腔,在所述通热腔内沿周向从上到下设置有螺旋隔板,所述通热腔通过所述螺旋隔板形成一条螺旋通热道,所述螺旋通热道一端设置有通热口,另一端设置有出热口,在所述窑体轴心上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多个搅拌叶,在所述搅拌轴末端设置有驱动机构,在所述窑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上端盖,所述上端盖上设置有进料口,在所述窑体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下端盖,所述下端盖上设置有出料口。
优选的,所述螺旋通热道内的热流方向与所述窑体内的污染土壤进料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热解净化污染土壤效果好速度快,并且设备集成性高,体积小,能耗低,成本大大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窑体,11、内侧壁,12、外侧壁,13、通热腔,14、上端盖,15、进料口,16、下端盖,17、出料口,2、螺旋隔板,21、螺旋通热道,22、通热口,23、出热口,3、搅拌轴,4、搅拌叶,5、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所示,一种用于热解污染土壤的热搅拌窑,包括窑体1,所述窑体1为双层侧壁结构,分为内侧壁11和外侧壁12,所述内侧壁11和外侧壁12之间形成通热腔13,在所述通热腔13内沿周向从上到下设置有螺旋隔板2,所述通热腔13通过所述螺旋隔板2形成一条螺旋通热道21,所述螺旋通热道21一端设置有通热口22,另一端设置有出热口23,在所述窑体1轴心上设置有搅拌轴3,所述搅拌轴3上设置有四个搅拌叶4,在所述搅拌轴3末端设置有驱动机构5,在所述窑体1的上端面上设置有上端盖14,所述上端盖14上设置有进料口15,在所述窑体1的下端面上设置有下端盖16,所述下端盖16上设置有出料口17。
优选的,所述螺旋通热道21内的热流方向与所述窑体1内的污染土壤进料方向相反。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供热的热流沿螺旋通热道21螺旋向上流动,为窑体1内的土壤提供热解析所需要的热量,窑体1内的搅拌叶4在热解析污染土壤时旋转搅拌土壤,使其均匀受热解析,净化完成后通过出料口17将土壤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16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油管矫直的装置
- 下一篇:一种水电站水面垃圾无菌燃烧发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