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打火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1975.1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4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市安达烟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Q2/16 | 分类号: | F23Q2/16;F23Q2/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打火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火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打火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打火机是一种利用丁烷气、天燃气等易燃气体为燃料的电子点火器具。
打火机通常包括壳体、燃气室、压电点火器、揿手、喷火嘴,燃气室通常设置有放气阀,压电点火器设有打火线,所述打火线与喷火嘴连接,所述燃气室通过导气管与喷火嘴连接,所述燃气室设有用于打开放气阀的翘板,所述翘板与压电点火器联动,所述揿手与压电点火器联动连接。它通常直接用手指按压揿手,使压电点火器中的压电发出火星,并同时带动翘板打开放气阀,从而点燃易燃气体产生火苗。
该种设置的打火机在使用过程中是通过按压揿手带动翘板撬动放气阀,然后再压下压电点火器产生电火花来点火,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下压翘板打开放气阀后,压电点火器不产生电火花,打火不成功,但是燃气却会放掉,燃气和电火花产生时同步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打火机,该种打火机在打火的过程中同步度高,结构设计合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打火机,包括壳体、燃气室、压电点火器、揿手、喷火嘴,所述压电点火器设有打火线,所述打火线与喷火嘴连接,所述燃气室通过导气管与喷火嘴连接,所述燃气室设有用于打开放气阀的翘板,所述翘板与压电点火器联动,所述揿手与压电点火器联动连接,所述壳体设有内腔,所述壳体外壁开设有与内腔联通的滑道,所述揿手包括按压块以及设于按压块上的联动块,所述联动块开设有用于与滑道滑移连接的滑槽,所述联动块设于容腔内,所述联动块设有用于压缩压电点火器的下压部,所述压电点火器处于放松状态时,下压部与压电点火器抵触连接,所述压电点火器包括陶瓷端和下压端,所述下压端套设有联动帽,所述翘板相对燃气室的另一端与联动帽抵触联动,所述容腔内设有传动臂,所述传动臂包括依次一体设置的旋转部、抵触部以及联动部,所述旋转部与容腔内壁铰接,所述抵触部与联动帽抵触连接,所述联动部与下压部抵触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揿手的按压块设置在壳体外面且与滑道联动连接,这样方便使用者通过按压块操控压电点火器,联动块设置滑槽与滑道联动连接在揿手工作过程中为其定向,设置下压部用来下压压电点火器,传动臂设置旋转部用来与壳体铰接,在揿手带动传动臂运动的时候让传动臂具有一个运转的支点,设置抵触部用来抵触联动帽,并带动联动帽运转,下压端设置联动帽,然后再让联动帽与翘板联动,这样在揿手带动传动臂动的时候,会下压压电点火器,并同时通过联动帽撬动翘板,从而打开燃气室,点火线产生电火花的同时燃气室释放可燃气体,放气和产生电火花同时进行,加强了打火机打火过程的同步度,结构设计合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下壳体以及盖体,所述上壳包括一底板和三侧板,所述三侧板和下壳体沿底板的边合围成容腔,该容腔设有开口,所述盖体覆盖于开口处且与下壳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开口、滑道设于上壳,所述压电点火器和燃气室并排穿设于下壳体内。
所述下壳体朝向上壳的一端开设有下壳安装孔,所述上壳的与下壳体相邻的两侧板均对应设有上壳安装孔,所述上壳安装孔与下壳安装孔销钉连接。
所述盖体呈管状设置,该盖体的开口由下壳体相对上壳的另一端套设至上壳,所述下壳体相对上壳的另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盖体设有开口的另一端对应设有盖体安装孔,所述盖体安装孔和螺纹孔螺钉连接。
所述燃气室联通设置充气阀,所述盖体开设有充气口,所述盖体套设于下壳体后,充气阀突出于充气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壳体分成三部分,在打火机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各个组成部分都能够二次更换,再者打火机的外壳在使用者的长期使用过程中其外观上面的颜色会淡化掉或者刮花掉,使用者可以更换同型号的其他颜色,在上壳设置容腔方便放置和安装揿手和喷嘴等部件,燃气室和压电点火器都穿设在下壳体内,能够隔离压电点火器,避免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触电,再者能够保护燃气室免于受外部的撞击而泄漏,该种设置的壳体结构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打火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打火机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打火机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打火机盖体与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打火机揿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市安达烟具有限公司,未经温州市安达烟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19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