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2669.X | 申请日: | 2014-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68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马东旭;马晓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东旭;马晓光 |
主分类号: | A01M1/02 | 分类号: | A01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23 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苍蝇 诱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苍蝇诱捕器,属于诱杀有害昆虫器具领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苍蝇是传染疾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的害虫之一。多少年来,人们想尽办法消灭苍蝇,采用喷洒毒药、胶粘、用拍击打、器具诱捕等多种方法。各种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效果。但是,人们还是总在不断地开发更多的、更好的捕杀苍蝇的器具和方法,并尽量减少收集死蝇时,人体对死蝇的接触,以免传染疾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苍蝇诱捕器,该苍蝇诱捕器,结构简单、小巧玲珑、方便携带,并可放置在各种环境中;具有诱捕苍蝇迅速、方便,不影响环境卫生,而且人体不接触死蝇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是:一种苍蝇诱捕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诱导体、支撑圈、漏斗体、塑料袋、诱饵料;所述的诱导体、支撑圈、漏斗体、三个零件组装成一个诱捕器主体;在塑料袋内装有诱饵料,并把塑料袋套在所述的诱捕器主体上,苍蝇在诱饵料气味的诱导下,进入诱导体,并爬入漏斗体,通过漏斗体后,进入塑料袋,只进无出。
进一步,所述的诱导体是一个多棱柱体,由多个棱板竖向对称构成、其外周轮廓呈圆柱体型,该柱体下部延长呈一个多棱锥体;所述多棱柱体的上部设有一顶盖,顶盖上面有一挂绳、或挂钩用的挂孔;所述多个棱板之间的间隔空间,作为诱道,容许苍蝇爬过。
进一步,所述的漏斗体呈漏斗状,漏斗锥度与所述诱导体下部的多棱锥体相配,漏斗底部有通孔,漏斗可套装在所述诱导体下部的多棱锥体上;漏斗体上端,有用于定位的圆盖沿。
进一步,所述的漏斗体的圆盖沿边有与诱导体的多棱锥体装配用的插口。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圈,呈垫圈型,松动地套装在诱导体、漏斗体之间;其内圈边缘有一止口,可与诱导体上盖边缘的下止口配合;该支撑圈的下面上,有一下止口,可与漏斗体的面盖沿边缘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只有三个零件组装而成,组装后,可装在有诱饵料的塑料袋中,成为一套。使用时,可将诱捕器放在任何地方,或挂起来诱捕苍蝇。因此,方便携带,诱捕苍蝇迅速,不影响环境卫生,自动收集苍蝇,而不接触人体。
附图说明
附图提供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结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零件串接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零件诱导体的主视图。
图4是图3中A-A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零件支撑圈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零件漏斗体的主视图。
附图中:1-诱导体,2-支撑圈,3-漏斗体,4-插头,5-插口,6-挂孔,7-支撑圈的 上止口,8-支撑圈的下止口,9-诱导体面盖的下止口,10-漏斗体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苍蝇诱捕器的结构主视图。图2是零件结构串接图。从图可以看出,一种苍蝇诱捕器,包括诱导体1、支撑圈2、漏斗体3、塑料袋(图中未画)、诱饵料(图中未画);所述的诱导体1、支撑圈2、漏斗体3、三个零件组装成一个苍蝇诱捕器主体,可以用塑料、或金属、或硬纸板等材料制成;如图1所示;在一个大小适当的塑料袋内,装有苍蝇最爱寻觅的气味的诱饵料,并把该塑料袋,套在所述的诱捕器上,包住整个诱捕器的漏斗体3和支撑圈2,塑料袋口的边沿,由支撑圈2压在漏斗体盖10的边沿上。诱饵料的气味沿着诱导体1的棱板之间的间隔,溢出外部空间;苍蝇在诱饵料气味的诱导下,从外界进入诱导体,并沿着诱导体1的棱板之间的间隔爬入漏斗体3,通过漏斗体3底部的孔,进入塑料袋内,只能进不能出。见附图2、3、4、5、6。
进一步,所述的诱导体1是一个多棱锥体,由多个棱板对称组成、其上半部外周轮廓呈圆形柱体,该多棱锥体横截面,类似对称花瓣状,(本实施例是四个花瓣),该柱体下半部延长成一个多棱锥体;所述诱导体1的顶部固定有顶盖;所述多棱锥体的棱板之间的间隔,作为苍蝇诱道,容许苍蝇爬过。见图3、4。
进一步,所述的漏斗体3呈漏斗状,底部有通孔,如图6所示,可套装、并固定在所述诱导体1下部的多棱锥体上;漏斗体上端,有定位的圆盖沿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东旭;马晓光,未经马东旭;马晓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26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瓜果蔬菜预防果蝇虫害的诱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锁竿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