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12908.1 | 申请日: | 2014-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93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花房达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王娟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凝器,该冷却器适合应用于例如搭载在汽车中的作为制冷循环的汽车空调中。
在本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将图1~图5所示的上下、左右称为上下、左右。
背景技术
作为例如汽车空调的冷凝器,而广泛使用如下的过冷(subcool)式的冷凝器,其以使冷凝部位于上侧的方式沿上下并列地设有冷凝部以及过冷却部,并具有:将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并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和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地配置且使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左右1对集液箱;和蓄液部,该蓄液部在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状态下与任意一方的集液箱接合,且将从冷凝部通过了的制冷剂分离为气液两相而将液相制冷剂蓄留并将液相制冷剂向过冷却部输送(参照专利文献1)。
然而,在搭载有带增压器的发动机的汽车中,以冷却被压缩的吸气来提高吸气密度而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的目的,通常使用了增压空气冷却器。增压空气冷却器具有在冷凝器的前侧,配置在与冷凝器的下部对应的高度位置上的情况,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冷凝器的情况下,蓄液部的下部以及过冷却部位于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后侧。但是,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内流动的空气的温度通常在入口侧为150~170℃左右,相对于冷凝器而处于极其高的高温状态,因此,以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内流动的空气的热影响为原因,而具有导致由过冷却部充分冷却制冷剂这一功能、和在蓄液部内稳定蓄留液化的制冷剂这一功能降低的担忧。
而且,冷凝器通常配置在散热器的前侧,因此,在具有增压空气冷却器的汽车中,冷凝器配置在散热器与增压空气冷却器之间。因此,为了谋取节省空间,难以将蓄液部的粗细设定得太粗,在将气液分离的方面,无法确保蓄液部的充分大的内容积。
因此,作为将专利文献1记载的冷凝器所具有的上述问题点解决了的过冷式冷凝器,而提出了如下的冷凝器,其以使冷凝部位于下侧的方式设有冷凝部以及过冷却部,并具有:将长度方向朝向左右方向并沿上下方向隔开间隔地以并列状配置的多个热交换管;和将长度方向朝向上下方向地配置且使热交换管的左右两端部连接的集液箱;和将从冷凝部通过了的制冷剂的气液分离而将液相制冷剂蓄留的蓄液部,沿上下并列地设有4个由沿上下连续排列的多个热交换管构成的热交换通路,在冷凝部中设有使制冷剂冷凝的成为制冷剂冷凝通路的3个热交换通路,在过冷却部中设有将制冷剂过冷却的成为制冷剂过冷却通路的1个热交换通路,在左右两端侧分别设有使全部热交换管连接的集液箱,右侧集液箱内通过如下分隔部件而划分为3个空间,该分隔部件分别设在冷凝部的上端的制冷剂冷凝通路与该制冷剂冷凝通路的1个下侧的制冷剂冷凝通路之间的高度位置上、以及上端的制冷剂冷凝通路与制冷剂过冷却通路之间的高度位置上,左侧集液箱内通过如下分隔部件而划分为3个空间,该分隔部件分别设在冷凝部的下端的制冷剂冷凝通路与该制冷剂冷凝通路的1个上侧的制冷剂冷凝通路之间的高度位置上、以及上端的制冷剂冷凝通路与制冷剂过冷却通路之间的高度位置上,在右侧集液箱的中间空间中形成有制冷剂入口,在右侧集液箱的上侧空间中形成有制冷剂出口,在左侧集液箱上接合有蓄液部,在左侧集液箱的下侧空间的上部设有制冷剂流出口,该制冷剂流出口使在冷凝部的全部制冷剂冷凝通路中流动的制冷剂向着蓄液部内流出,在上述左侧集液箱的中间空间的下部设有制冷剂流入口,该制冷剂流入口使在蓄液部内分离为气液两相而得到的液相制冷剂流入至中间空间内,在左侧集液箱与蓄液部之间设有制冷剂通路,该制冷剂通路将流入至中间空间内的液相制冷剂向左侧集液箱的上侧空间内送入,蓄液部的下端位于左侧集液箱的下侧空间的高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参照专利文献2)。
在将专利文献2所述的过冷式冷凝器使用于搭载了带增压器的发动机的汽车的汽车空调中的情况下,增压空气冷却器会配置在冷凝部的前侧,因此,过冷却部难以受到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内流动的空气的热影响,能够抑制过冷却部中的制冷剂冷却功能的低下。
但是,在专利文献2所述的过冷式冷凝器中,蓄液部的下端位于左侧集液箱的下侧空间的高度方向上的范围内,因此,增压空气冷却器位于蓄液部的下部的前侧,会受到在增压空气冷却器内流动的空气的热影响,具有导致在蓄液部内稳定蓄留液化的制冷剂这一功能低下的担忧。尤其,在增压空气冷却器的压缩吸气入口与蓄液部位于同一侧的情况下,在蓄液部内稳定蓄留液化的制冷剂这一功能的低下变得明显。而且,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过冷式冷凝器的情况下也是同样地,冷凝器配置在散热器与增压空气冷却器之间,为了谋求节省空间,难以将蓄液部的粗细设定得较大,在分离为气液两相的方面,无法确保蓄液部的充分大的内容积。
在先技术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未经株式会社京滨冷暖科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12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液分离器单体及气液分离器模组
- 下一篇:一种新型断路器的防护结构